居庸关、云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居庸关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云台位于居庸关关城内。据记载,居庸关始建于秦始里修筑长城之时,现存的居庸关关城和长城,是明朝初期建筑的。明太祖灭元后,为了防止元顺帝卷土重来,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关口。
景泰年间,为了抵御瓦刺入侵,又将关城扩大加固。现在的居庸关门额上,还有“景泰五年立”的题记。 居庸关长城的中心,有一座白色大理石台,称作“云台”。云台原为一座过街佛塔的台座,建于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42—1354年)。当时,台上建有三座并排的白色藏式佛塔。过街塔北面有“永明寺”,过街塔为“永明寺”的一部分。台上的三座佛塔已于元末毁于兵火。明正统年间曾于台上建寺,名曰“泰安”。该寺清初尚存,到了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殿宇被火烧毁。
此后就只剩这座石台了。现在台顶上还保存有五开间的大殿柱础,便是明代泰安寺佛殿的遗物。云台用汉白玉石砌成,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有石护栏及排水龙首。台座中间南北向辟一拱券门,券门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大蟒神、卷叶花、四大天王等;洞内两壁上还有用汉、藏、西夏、梵、维吾尔、八思巴六种文字题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此记无梵文)等。云台的各种雕刻极为精美,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极高,是我国现存元代雕刻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优秀代表作。
1961年3月,居庸关、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以来,昌平县人民政府及十三陵特区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北京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中对居庸关、云台的保护要求,逐步修复了部分长城、城楼及关城内部分衙署,全面整治周围环境。计划将这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文物旅游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