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一道待解的难题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07-12-12 9:55:55 文章来源: |
|
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10%上升至27.8%,并且还有上升之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因而建筑节能市场潜力无限。 “建筑节能市场容量很大,据测算,有5000亿元的空间。”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大致估算了这个市场的市场值。 面对建筑节能领域如此大的“蛋糕”,该行业中的国内外企业的战略备受关注。在国内企业大举行动之际,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也开始关注中国的节能市场,并希望在中国日趋扩大的建筑节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觊觎市场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承担着国内部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支持工作。据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主任徐智勇介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北方采暖地区的城镇既有建筑约有65亿平方米,其中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需要改造的既有建筑有25亿平方米。目前这些建筑的节能改造处于启动和试点阶段。 据徐智勇推算,以350元/每平方米投入计算,按照综合节能改造的方案实施,这一市场规模有875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非常大。与此同时,节能空间也很大,如果按照综合节能方案来改造25亿平方米,每年可节约2000吨标准煤,减排5000吨二氧化碳。 因为市场空间与节能空间非常可观,且目前市场运作的主体仍是政府部门,包括资金的投入,所以产品供应商非常觊觎这一市场。 中国电梯协会秘书处张乐祥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电梯市场仍将保持每年20%的递增速度。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三菱、日立、东芝、富士达等巨头均已进入中国市场。根据中国全年电梯消耗电量300亿度的数字,按照平均回馈节电率30%计算,每年可为全国节约90亿度电量。在中国节能的大背景下,这些电梯公司的节能电梯也在入市。 ■难题待解 但这些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时,也遇到了难题。 投资建筑节能改造的收益周期长,一般需要5~10年才能见效;既有建筑改造的主要技术都已成熟,但改造的难点如资金的支持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并且市场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 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副处长杨西伟指出,不规范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从现在市场来看,没有多少企业是按照国家规范、地方性规范或行业资质来运作的,都在打擦边球。 麦克斯特建筑材料(北京)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王光华认为,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原因在于规范市场的相关制度还没有确立,监管制度没有从严执行。 建筑节能是政府主抓的目标,在市场的规范方面会从行政的角度监管,在市场发展方面,政府希望引进国外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建筑节能市场的发展,目前这一方式已经在国内市场启动。此外,政府也希望通过减免税等一些经济杠杆来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推广,这将扩大建筑节能产品的市场空间。 |
|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