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住房”如今已成为中国国民对现代化的一种企望。但据一些平房进入楼房的居民后反映,功能空间分配不合理,厨房、卫生间面积过小,储藏空间不足,原来邻里之间的沟通没有了,所有的家庭都是单调划一的一居、二居或三居。不论谁进谁家都是大同小异。建筑产品质量差,水管漏渗水,下水不通,电梯常停,水电汽热及媒气不配套,如此等等。针对这些现状,专家们在小康型城乡住宅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的研讨中,首先解决住宅建筑设计与住户需求脱节的问题,下力气研究空间合理分配问题。居室面积减少,增大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面积。在住宅型体上追求多样化,一改过去千房一面的老面孔。在有限的居室面积中尽量增加其可使用面积。在小区建设中,把绿地、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及交通、通讯等其他与居民生活所必须的相关设施配套规划。专家们还针对建筑材料、制品及配套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缺乏周密协调,配套性与系列化程度低,与建筑设计脱节等问题,拟订了一套住宅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规划及住宅产品评估、推荐、认定办法,从而促进住宅产品的定型化、标准化、系列化、产业化。
康居工程是指建立小康住宅供给和分配体制及制定、实施与该体制相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法规和方案、康居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和筹集小康住宅;(2)登记和认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3)分配和出售票员小康住宅;(4)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规划、计划、政策、法规和方案。
表11-3 小康居住目标设想
项目 |
最低目标 |
一般目标 |
理想目标 |
|
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住宅型,即每户基本具有睡眠、进餐、个人清洁卫生等空间的住宅 |
小康型住宅类型(即国际通称的文明型住宅)每户具一套起居、进餐、睡眠、个人清洁卫生及贮蒇等空间的住宅 |
高水平的小康型住宅类型每户具有一套起居、进餐睡眠、个人清洁卫生、贮藏等空间外,还可能有独立学习工作空间的住宅 |
面积标准( M2) |
人均使用面积 |
9 |
12 |
15 |
|
人均居住面积 |
6 .5 |
8 |
11 |
|
每套使用面积 |
32 |
40 |
52 |
|
每套建筑面积 |
44 |
55 |
70 |
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专家的意见,前不久建设部根据我国住房改革的总体规划要求,提出小康住房的三大目标及设想,即最低目标→一般目标→理想目标(见表11-3所示)。同时建设部又给出康居住宅10条新标准,即:
一、套型面积稍大、配套合理,有较大的起居、炊事、卫生和贮藏空间。
二、平面布局合理,体现食寝分离、居寝分离的原则,并为住房留有装修改造余地。
三、房间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具有优质的室内声、光、热和空气环境,隔声效果和照明水平在现有国家标准上提高1~2个等级。
四、根据炊事行为合理配置成套厨房设备,改善通风效果,冰箱入厨。
五、合理分隔卫生间,减少便溺、洗衣和化妆洗面的相互干扰。
六、管理集中隐蔽,水、电、煤气三表出户、增加保安措施,配置电话、电视、空调机专用线路。
七、设置门斗,方便更衣换鞋,展宽阳台,提供室外休憩场所,合理设计过渡空间,既保护了居室的宽敞豁亮,又使实际使用面积大大超过建筑面积。
八、住宅区环境舒适,便于治安防和噪声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组织合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
九、垃圾袋装化,自行车就近入库。预留停泊车位。
十、有宜人的绿化和景观,保留地方物色,树木、灌木、草坪错落有致,人均绿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体现节能、节地、保护生态原则。
展望2000年,在全国各地,将分期建设50~60个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的小康型住宅示范小区,它们的计划总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科学地确定我国住宅建设的目标和水平,完成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住宅产品产业化管理技术,将有利于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住宅科技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