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家电人士感叹:随着美的、长虹等家电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整个智能家电市场“火”了起来,各种智能单品、智能整体解决方案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但是,单纯地为家电植入“智能”元素,没有挠到消费者的“痒处”,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当前,在利好政策的引导下以及谷歌、京东等IT巨头的跨界推动下,酝酿多年的智能家居市场终于走入发展的“春天”。不少家电企业看中这个庞大的、尚未开垦的新兴市场,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领域,期望在这片“智能蓝海”市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但是,贴上“智能”标签的家电企业,能否在市场上重获生命力?这个问题还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从消费者的层面来看,冰箱的功能,是提供冰鲜食物;音响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身心愉悦的音乐……目前家电企业将空调、电视、家庭音响等多种家电单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连入一张家庭“智能大网”之中,这样的需求引导,是不是用户所必需的?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是否能吸引用户的注意?
其实,当前阻碍智能家居家电普及的最大绊脚石就是产品价值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企业眼中的产品价值,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或者说,有些产品所提供的智能功能,只满足了部分小众群体的诉求,并非广大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企业的产品设计不接地气儿,不少功能都是为消费者的生活“添彩”,并没有成为消费者的“必备品”。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黏性,相关智能家电产品的普及速度受到影响。
此外,智能家居市场没有统一建设标准、验收标准。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尺,也阻碍了其尝试智能家居的步伐。
因此,家电企业在为产品添加“智能”基因的同时,一定要思考用户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出发,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体验,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