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住宅新潮 > 正文
师法自然推新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5-4-2 14:15:56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编者按:绿色,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然,联想到美丽的大森林,或一望无际的草原。但绿色建筑却不是用绿化把楼房包装起来,而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住宅及公共用房,给人们提高幸福生活指数。广州市在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同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取得可喜成绩。
  烈日高照,丝毫无风,可是在番禺大石街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气象中心)没有空调的大厅和走廊内记者却能感觉到阵阵凉风。设计师告诉记者,这个秘密在于气象中心至少有4条巷子是两面高耸的墙体夹着一条仅容两人通过的窄道。阳光一天中只有正午时间能照到巷子底部,其他时间巷子不被阳光大面积照射从而保持阴凉,故此得名“冷巷”。在“冷巷”旁有通风的“敞厅”,“敞厅”连接着“天井”。“天井”内的空气受热上升,通风的“敞厅”从“冷巷”中抽取相对凉爽的空气,让整个敞厅保持凉爽通风。
  在气象中心的车库,设计师还利用下沉式的庭院及天井,使地下室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及舒适性。设计师采用传统建筑设计的“零碳”概念,每年为气象中心节电4.5万千瓦时,节水约3578吨。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发展的灵魂
  广州把传承岭南建筑文化作为推行绿色建筑发展的灵魂,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气候特征有机融合,将传统岭南建筑的空间体系进行立体化运用。气象中心这一绿色建筑正是吸收当代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创造出适应岭南气候特点、具有岭南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建筑。气象中心每年节电4.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能16.2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4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4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12吨。通过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和地面雨水渗透利用,年节水量约3578吨。节约自来水资源,改善室外热环境,过渡季节实现自然通风,室内外热环境良好,建筑自然采光效果良好,办公、会议的主要功能空间实现100%室内自然采光。
  古人建房讲究“师法自然”,这一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广州市建委在政府投资项目的保障性住房率先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已建成的芳和花园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即将建成的龙归城全部按一星级标准设计。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建委倡导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运用岭南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达到通风降温、遮风避雨、遮阳隔热的节能效果。鼓励建筑设计人员在从事建筑设计时就地取材,发扬岭南建筑粗材精用、低材高用等传统手法,凸显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风格。建成了以广州气象局监测中心大楼、岭南湾畔、从化市图书馆、岭南新苑、珠江电厂办公业务综合楼为代表的一批岭南特色绿色建筑。广州市人大代表对全市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为统筹指导全市绿色建筑工作和深化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广州起草行动方案,指导绿色建筑全方位推进。在国家和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广州市建委牵头起草了《广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4-2020)》,提出了全市绿色建筑的工作目标,并从实施绿色生态规划、完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等八个方面明确具体措施,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该实施方案将成为广州深化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行动纲领。
  政策护航 支持“推绿”全过程
  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开始倡导建筑节能时,有人认为,要搞节能势必存在成本提高的问题,而经济型住宅首要强调的是价格“经济”,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体。有开发商认为,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要抑制房价涨幅;但是随着建材、人工、土地等费用不断攀升,这部分费用需要开发商“消化”,如果再在节能上加大成本,就感到力不可及。
  为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市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会同市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摸清底数,与相关单位座谈,广泛听取民意,掌握大量相关数据。组织开展政策标准宣贯与技术培训,委托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举办了10多期“岭南建筑设计暨绿色建筑技术”、“广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及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培训,约60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还举办了首届绿色建筑高级研修班,邀请国内绿色建筑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设计大师授课,与各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开发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就绿色建筑政策技术进行研讨互动,促进全市从业人员拓展视野、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广州市建委先后组织业界部分设计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第四届中英建筑论坛”、“第二届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交流会”等活动,为广州建设领域同行开拓视野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然而一个新模式从推出到实践很难一帆风顺,节能住宅想在低端实现,广州建设者除了要有执着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韧劲,还需要有政策的强力支持。
  广州市政府成立了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分管建设工作的市领导担任,将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完善市、区两级建筑节能工作机制提供了组织保障。该小组先后下发了《广州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广州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并于每年向各区 县级市 下达建筑节能年度目标分解任务和通报上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2013年,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组长陈如桂先后两次召集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规划阶段落实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抓好绿色生态城区示范等工作做了具体布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推进。
  为确保规划落地,广州市出台了管理规定,强制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全市使用财政资金和国有资金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金融城等14个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以及其他相关重点项目,强制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开创了广州绿色建筑从试点示范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强制推行的新格局。广州成为在全国率先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绿色建筑的城市。
  强制性的政策已出台,还要职能部门在建筑施工中认真监管。广州市建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他们严格实施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管和执法检查,在加强建筑节能施工日常管理的同时,将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抽查纳入工程质量监督执法专项检查之中。仅去年就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建筑节能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共抽查了68项工程,对其中17项未严格按图施工的工程进行了通报,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予以扣分,对施工企业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广州市建委建筑节能与科技设计处处长黄熙明告诉记者,广州市、区两级政府加强对推广绿色建筑和实施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积极培育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做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工商、质监、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建筑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变革出新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绿色建筑需要科学统筹,长远谋划。然而,我国曾经是一边建筑企业面对推行绿色施工难题抓耳挠腮,一边绿色建筑的创新成果被束之高阁;一边企业买不起用于建筑装配的昂贵构件设备,一边绿色建筑产品利用率低……这类缺乏共享的问题一度饱受诟病。
  要让绿色建筑产品走出“象牙塔”,让“沉睡”的科技创新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广州市建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全力打通绿色建筑科技成果的转化通道。已实施的《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在全国率先将新墙材企业进行量化考核,建立了新墙材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对已在市备案的30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进行了量化评价,开创了广州市墙材企业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格局。
  在绿色施工目标的实施中,仍有些人没有把眼光放远,只是盯着眼前的利益思考问题,忽略了“四节一环保”的大局利益。中建三局一公司内部就出现过一些对绿色建筑的“反对声音”。有人说:“搞绿色施工需使30多个环节上的成本攀升几倍才能做到,仅因‘使绿’一项就得给本项目增加1000多万元的成本,这无疑给企业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为打破这些思维定势,中建三局一公司做了一次实验。公司将常规木模板实行配模标准化,通过配模设计,加工车间统一加工,降低模板损耗,提高模板周转次数。这一变革,使过去一套模板在一个工地施工后就被废弃的浪费现象一去不复返。公司推广型钢加固施工方法,所有柱模板均采用抱箍形式加固,减少柱内对拉螺杆和PVC套管使用,降低螺杆损耗。
  事实胜于雄辩,如今记者在中建三局一公司施工的琶洲项目观摩现场看到,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开展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并进行施工交底,现场设置绿色施工宣传展板和绿色施工标识牌。他们实施的一系列变革,使绿色施工形成了“链条效应”。现场建立中水回收系统,收集雨水、基坑降排水等经高效沉淀池过滤处理后用于现场施工和消防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量已大于30%。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节约能源、灯具使用比率大于80%。在生活区采用空气能热水器和循环水喷淋,节约电能。使用预制PC外墙板,构件在工厂生产,材料集约化应用,质量精度可达毫米级,相比传统作业可减少建筑垃圾约40%。现场湿作业减少,无外墙砌筑抹灰,减少水泥浪费12%。减少现场作业工人,节省劳动力18%。减少外墙构造柱木模板、木方用量,节省木材约20%。混凝土采用喷雾养护,节省混凝土养护用水约30%。取消外墙、外墙内侧抹灰,大幅降低建筑材料使用。使用预制内墙板,预制内墙板采用工厂定制生产、集中加工,材料最大化利用、切割废料回收利用,节省墙体材料约50%,减少墙体建筑垃圾排放约60%。
  2014年9月,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复授权,广州市开展辖区内的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这标志着广州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了解,广州市绿色建筑工作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前,在华南地区更处领先地位。广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此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权广州市开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体现了对广州绿色建筑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将促进广州市绿色建筑事业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中建史名词解释(四)
·菜单式全装修如何控制材料价格与
·建筑节能有哪些措施和技术
·分体式空调与户式中央空调的比较
·印度民居
·越南,5个城市的5种表情
·深入了解整体厨房
·中建史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
·中建史名词解释(三) 
·什么是商品住宅性能认定?
·中国重建天安门系列细节大揭秘
·中国住宅产业化
·建 筑 节 能
·中国的康居工程
·住宅自动化
·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住宅环境与设计
·中建史名词解释(二)
·IC卡智能表具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能耗
·住宅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模数
·四新技术
·智能住宅小区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网的作用
·什么是菜单式全装修?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有哪些内容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程序和运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