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人口资源聚集,带来宜居度和各种边际效用下降,问题由此而生。
21世纪的北京,繁华前所未有,却受到“大城市病”的困扰。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望闻问切、全面谋划,推动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
打蛇打七寸,抓要抓关键。“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直面问题中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跳出“一城一地”的局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用更加宽阔的视野和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治理和发展的问题,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布下疏解整治和协同发展的大棋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疏解促进发展,发展助力疏解。循着这样的思路,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设立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把破解“大城市病”变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契机、新动力。
千年大计谋长远,需要做好疏解和承载的大文章。治“大病”要有“大手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疏导、市场搬迁、人员分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建设等方方面面。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给城市划出发展底线和生态红线,才能实现减量集约的发展目标。几年来,北京制定实施了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已经出现拐点,北京单中心过度聚集的现状正在改变。同时,把雄安新区作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让“两翼齐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崭新格局,必将为三地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