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可以轻而易举贴给企业家的标签,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跟力量!但凡那些品牌知名度高、社会公信力高且一直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渗透跟滋养,当下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积极践行的中国制造更是如此。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对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提出指导意见,一经推出便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下,人们为何如此关注企业家精神?这是因为包括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一直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不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数以万计的企业关系密切,仔细回想起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游”等各个方面,也都跟数以万计的企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有企业家精神、自始至终重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不仅能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同时也能让人们吃得放心、穿得开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心、游得顺心。
不止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出现“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企业家才能”等关键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跟企业家精神。当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要完成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艰巨任务,也确实需要把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层面,以引导社会各界重视企业家精神。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企业家往往是其统帅和灵魂,也是带领该企业不断实现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道德品质、精神素养、专业能力的好与坏,决定着一家企业的基因,也决定着一家企业在市场浪潮中的兴衰成败。
以中国房地产企业家为例,究竟何为企业家精神?哪类企业家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这一点很值得整个行业做深入思考。放眼当下良莠不齐的中国房地产圈,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成千上万、数量十分庞大,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同样数不胜数,但真正受人尊敬的百年品牌企业不算多,真正住进人们心里的伟大企业家也不算多。
在巨大经济利益跟赚快钱等种种诱惑面前,中国房地产业界的企业家精神很容易被漠视和忽略。诸如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蓝城集团创始人宋卫平等优秀企业家之所以深受行业及社会各界尊重和认同,无不是因为他们身上一直闪烁着光芒的企业家精神。
在王石、宋卫平等一批真正拥有企业家精神的房地产企业家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始至终对产品及服务品质本身的苛刻,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坚守,对理想主义的不懈追求,对人文的关怀,以及历经风雨也不忘本心和初衷的难得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过去的30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人的创造力、激活了企业家精神,让潜在的企业家变成了现实的财富创造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这一点在中国房地产行业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一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做产品、做服务,还是企业发展本身,其实都是在做品牌。不重视品牌的产品、服务,不是好产品,也不是好服务。同样,不重视品牌的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成不了家喻户晓的好企业。一个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更不是自己说出来的,也不是在一些场合表演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实在在积累起来的。
进入“白银时代”,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在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开启了转型创新之路,要么在产品和服务品质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要么积极拓展新业务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要么加速进军国际化,要么拥抱“互联网+”给企业插上移动互联的翅膀……回归以人为本,更多关注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本身,深度践行精细化发展,追求“有质量增长”,打造产业链共享共赢平台等,已经成为诸多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品牌房企的战略选择。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还是服务创新,本身就充满着种种不确定性,这就更需要企业家有胆识、有魄力,敢于担当。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发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讲好企业自己的故事,同时在践行中国制造过程中、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跟中国经济一样,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正处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回归产品跟服务本身,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房地产品牌,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它体现在企业及企业家对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体现在一言一行和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上。真正有精神的企业家,他的企业才有精神,才有长期受人关注和称赞的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信赖,赢得更广泛人群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