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虹桥,是世界上最大的交通枢纽,拥有8种交通出行工具,每年4亿人次在此集散,是长三角的“核心”。 作为上海西部中心、上海发展的新引擎,上海虹桥商务区第一个开工、第一个竣工的项目,在这块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中央,是虹桥绿谷,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关注,中央和境外数十家重要媒体几十批次来访,称赞其“绿色商务面向未来,零距离联通世界”,曾一举夺得了“绿色三星街坊”的称号,不但是上海的第一家,也是全国的第一个。这座上海首个低碳生态商务社区,必将重新定义长三角CBD新时代。
绿谷生态节能项目(以下简称“绿谷”)由上海众合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为商业办公用地,共7幢地上建筑,地下共3层,总用地面积43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345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762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15827平方米。这是上海第一个以整街坊为单位的绿色三星城市综合体。绿谷借鉴德国波茨坦及老上海建筑的街区围合式布局,形成“城市街道+庭院社区”的双界面设计。既有严谨细致的德国城市街道的横平竖直,又有老上海里弄的庭院深深,项目获得上海市2015年度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绿谷共引入14项绿色智能技术,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建筑节能率达到60.6%。
虹桥商务区是上海着力建设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承载着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使命。《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抓住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机遇,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聚焦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三大功能,基本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环境生态文明、配套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作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内最早拿地、最先动工、率先建成的项目,绿谷一直以支持大虹桥发展为己任,充分体现地方性国企的社会责任,在建设虹桥、发展虹桥的伟大进程中贡献一份力量。
绿谷在规划之初,创造性引入绿色街区理念,超前性地打造绿色三星整体商务街坊,不仅关心每个单体建筑需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要求,还着重整个街区的微气候与周边地块的关系,践行人居、自然、绿色的发展理念,成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标志性项目。
项目参建单位从建设、设计、财务到施工、工程监理都分工明确:上海众合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等均各司其职,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建设程序推进项目,2011年6月15日开始桩基工程施工,2014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工作。
绿谷坚持按照绿色三星建筑标准全过程实施:在设计方面,主动提升设计等级标准,从标志建筑三星提升到整街坊三星标准;施工方面,坚持绿色施工,大量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不进行拆除返工,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环境保护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绿谷由众合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依托国企股东方的强力支持,绿谷自始至终都有充裕的资金保障,绿谷的绿色、环保、节能、人居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予以实现。由于项目的建设开发对虹桥商务区的整体环境营造和建设开发带来的积极效应,政府部门也对绿谷的建设予以资金扶持。
显著成效:低碳商务,还绿于民
项目的实施给周边地区及商务区整体环境带来了诸多显著变化,也逐渐彰显了项目实施前后对虹桥商务区城市人居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概括为4个“绿”:
营造了绿色环境。绿谷项目完成后,总绿化率达到了31%。以立体绿化等为代表的节能、绿色、环保的措施,在虹桥商务区一期核心区南端,打造出一座天然的氧吧和园林式园区,改善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塑造了绿色建筑。绿谷坚持绿色技术集成应用,代表技术有:
自然采光技术。主要办公空间均采用南北向布局,建筑单体大量运用中庭、边庭空间,辅之以下沉式广场设计,增强室内照度,降低照明能耗,为地下空间增加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技术。建筑结构设计有效针对上海夏季及过渡季主导风向,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增强室内空气流动。适当增加室外新风的引入,在室内公共区域设置CO、CO2探测器,营造室内优质空气品质。
区域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采用屋面与下沉式广场雨水收集技术,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可以用于景观和绿化灌溉等用途。
立体绿化技术。引入“拟海拔”概念,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公共绿化等复层绿化形式,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节能环保技术。采用围护节能、全热回收新风处理系统、集中供能、太阳能利用等一系列技术,确保项目的节能环保。
倡导了绿色办公理念。绿谷引入整栋总部经济办公理念,吸引了众多实力企业加盟入驻,成为新一代总部办公的翘楚。绿谷节能、环保、生态、低碳、智慧的绿色办公理念,不断引导和传递给入驻企业和商务人群,绿色办公正在成为入驻绿谷企业商务社交的崭新名片。
引领了绿色文化。绿谷顺应虹桥商务区“商旅文”整体战略,打造虹桥绿谷国际文化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艺术大师相继入驻绿谷,截至2016年7月,已组织开展10余场文化艺术类演出,吸引了逾万人次参与观赏。根据测算,进入运营稳定期后,虹桥绿谷国际文化村的整体运营面积将达4万平方米以上,包含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一线文化时尚品牌、精品艺术酒店等,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
创新示范:人居情怀,智慧街区
绿谷从建造之初,始终坚持绿色设计理念,精益求精追求建筑品质,坚持打造一流的绿色建筑,提升虹桥商务区办公整体环境的高标准,全方位提高建筑品质,为绿谷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上设计者坚持公众感受度导向,注重客户、公众的体验度和舒适度,无论是拟海拔立体绿化、水景设计、屋顶种植展示平台、室外下沉式广场,还是充满设计感的建筑结构,宽敞舒适的室内办公空间,都体现出细节上的人居关怀。
绿谷严格落实绿色运营,践行生态节能理念。建筑照明系统、冷热源系统、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用能系统均实现分项计量,实时记录水、电、热、天然气等用量,并据此收费;建立节水、绿化管理等制度,绿化浇灌使用非传统水源,计量绿化用水,并对绿化相关药品规范使用;固体废弃物的管理遵照“分类回收、集中保管、统一处理”的原则,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箱。
绿谷创造性打造整街坊式的绿色三星商务街区。真正让绿色环保融入绿谷的每一个角落,自始至终用绿色三星的标准,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面全方位打造宜人、宜商、宜居的商务办公和生活社交的美好街区。技术方面,建设者采用“拟海拔”立体绿化技术,采用模拟自然界、重组生态模式、建立立体绿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在屋顶、办公楼、地面、地下等不同的海拔高度呈现不同的景观风貌,不同的海拔高度由不同的活动空间和植栽品种打造,植栽上注重乔灌草搭配的比例变化,真正实现在不同的海拔中,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切对话。绿谷充分利用项目自身特质和紧靠虹桥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打造大面积整栋办公总部经济模式,引进整栋总部办公的优质客户。入驻企业可充分享有便捷的交通出行、节省时间成本,真正实现了低碳、环保、智慧、高效的商务办公模式。
绿谷将紧紧依托大虹桥开发的契机和虹桥商务区连接上海、长三角乃至全世界的区域优势,牢牢秉持绿谷长期以来形成的注重品质、注重人文、注重服务、注重生态的经营理念,笑迎八方来客,努力打造成为虹桥地区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