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完成大部分房屋“零部件”的生产,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这是住宅产业化与传统施工方式的最大区别。经开区青龙潭路与卫星路交叉口,有一个专门生产房屋“零部件”的工厂。
产业化的显著特色
工厂车间内,机械设备有序运转,件件部品从工业流水线鱼贯而下。产品不是通常所见的汽车家电、手机电脑,而是墙板、楼板、楼梯、阳台,甚至整体的厨房和卫生间。
“平时由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建造房屋结构,如今采用流水线生产,使建筑这一传统工艺具备了产业化的特点。”该工厂的技术负责人王建告诉记者,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建筑材料浪费,更重要的是,流水线生产的房屋“零部件”尺寸更标准。
“照单生产”供应施工
在建的蜀山产业园公租房,以超过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规模,成为目前国内集中施工规模最大的住宅产业化项目。
王建说,目前,工厂里生产的房屋“零部件”,均被运到这个“前场工地”现场“组装”,每层楼约需100个“零部件”。像搭积木一样对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最终搭建起高达60%的预制化率——代表了目前国内住宅产业化预制化率的最高水平。
施工现场需要什么样的“零部件”,会提前向工厂下“订单”,工厂“照单生产”,接到要货指令后,派车运往现场。
边建设边生产成佳话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工厂和位于蜀山区的施工现场,都由中建国际投资(合肥)有限公司负责。这是一家大型央企,具有20余年香港装配式建筑的经验优势。
“我们有两座工厂,位于深圳的工厂面向香港生产;位于合肥的工厂供应蜀山产业园的公租房。”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受合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公司于去年正式来合肥发展,蜀山产业园公租房是企业落户合肥后拿到的第一个项目。
据了解,该工程设计年产能满足近200万平方米建筑施工需要,共8条生产线,目前已建成投用6条,其办公区等仍在紧张建设,“边建设边生产”,成就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