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住宅新潮 > 正文
三位一体 保障房标准化谋新猷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4-9-24 11:09:22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该项目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全过程标准化和产业化,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具备较强推广应用价值,对我国保障房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部科技计划“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项目验收会,评审专家对研究成果给予一致高度评价。
  项目负责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介绍,该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以深圳市级课题“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为基础,该项目前后历时25个多月,遍经深圳、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境内外多次考察与实际需求调研,深度融合中外专家“外脑”智慧,“以前所未有的团队投入,以创新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以保障房为切入点,立意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建筑产业化,探寻保障房、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三位一体’完整解决方案”,深圳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安表示。
  目前,项目成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应用阶段。
  三个关键词
  对于保障房、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而言,似乎有着太多的共性标签:都关乎行业转型更关乎民生所需,都是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趋势却都面临发展掣肘,三者密切联系却在现实推进中尚未能建立“强黏性”。“建筑产业化在我国仍处星火之状。”在2013年11月举行的、以“推进建筑产业化”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明确指出。
  事实上,作为传统建筑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建筑产业化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产业化方式极大地颠覆房屋建造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能够为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建设提供快速的、可持续的、质量稳定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宜居需求,同时带来极大的“绿色效应”。一个最直观的数据显示,产业化住宅一般节材率达20%以上、施工节水率达60%以上、建筑垃圾减少80%以上。为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今年4月举行的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鲜明提出“住宅产业化——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捷径”。
  不难看出,保障房、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之间有着“天然”的互促关联。
  2013年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房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建筑产业化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发文要求推进绿色建筑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实施,得到各地纷纷响应。
  而深圳,早在2010年就率先要求100%新建保障房必须遵照绿色建筑标准,保障房建设开始引入工业化、标准化、低碳化,其中,龙悦居三期公租房项目获评2011年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一等奖、最佳产业化实施方案奖等,更成为全国首个三星级绿色保障房项目,可谓保障房、绿色建筑、产业化结合的首次探索。
  知行合一,在民生保障与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谋求保障房、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的“三位一体”共同发展,成为新的重要命题。而这个原本源自建筑产业化领域的科技项目,在创新理念引导下,也向着更深远、更整合、更具顶层谋篇的方向演进。
  “五化合一”完整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三位一体’,探索对保障房传统建造理念与方式的创新;通过‘五化合一’,探索我国保障房建设领域的产业化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用产业化方式建造高品质的住宅。”深圳市人居委人居建设发展处处长尹德潜表示。
  何为“五化合一”?“建筑产业化是把建筑物的组织、生产、管理、维护、更新等作为一个全生命周期,是基于一个全产业链、全系统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人居建设发展处副处长岑岩分析道,“其核心便是‘五化’: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
  其中,设计是龙头与突破口。循此蓝图,2012年,“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启动。课题负责人、深圳总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提出了“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绿色环保”四大目标,并明确“全过程”的设计理念。
  根据大量详尽的入户调研,在吸取香港、新加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项目针对35、50、65、80平方米四种套型面积标准,分别设计了3种标准户型,共形成3大系列、12种标准户型,并运用多层次、模块化组合的设计方法,形成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产业化绿色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形成了“模数化与模块化设计、工业化设计、BIM(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技术)设计、精细化设计、绿色节能设计”五大特色,华阳国际新事业部总经理龙玉峰介绍。
  2013年10月,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在京开幕,“中国明日之家·2013深圳保障性住房”惊艳亮相。这套48小时之内搭建完成的65平方米样板小屋,也成为研究成果的首次实验性实施与展示,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在此基础上,项目进一步深化形成了“1个图集 4个报告 2篇论文”的丰硕成果,其中包括《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图集》、《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需求和空间高效利用研究报告》、《保障性住房模数化和模块化研究报告》、《厨房卫生间标准化精细化设计研究报告》和《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及技术标准建议的研究报告》等。“顶层谋篇,立意高远,体系完整,知行合一,在国内有关研究中尚属罕见”,不仅评审组,不少业内专家对该项目皆如此评价。
  以标准化设计为龙头、“五化合一”,正成为探寻保障房、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三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的有效思路。而目前,在深圳,按照有关决议,将有不少于8个试点项目陆续落地,进一步验证和践行项目成果,并积累形成大规模推广的普适性价值。
  最后的机遇
  虽然成果斐然,但一个不可否认和忽视的事实却是,随着保障房建设数量的逐年推进,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时期”不断被预判进入“倒计时”。事实上,该项目从2012年立项开始,便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如何尽快寻找到解决方案,让研究成果切实应用到实际建设过程中去,“时间尤为紧迫”。
  无论是绿色建筑的推广,还是建筑产业化的实施,都需要规模化的支撑,“保障房都无疑提供了一个重大契机”。原因在于,这些房屋由政府主导、量大面广、标准化要求高个性化要求相对较低,规模化建设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容量。
  然而,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内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2011 2013年保障房建设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2014年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目前,“十二五”建设期已过大半。“留给我们大规模施展产业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仇保兴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城镇化到了中后期,大规模的建设可能还有大约10年,再往后会逐步递减”。“时间紧、任务重。一旦错过保障房这个历史性的重大机遇,错过这个重要的建设周期,再大面积地推广建筑产业化可能就很难了。”文林峰表示。
  而按照有关要求,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若从2012年的2%提升到50%,截至目前,也仅剩6年时间。
  星火欲燎原,任重而道不远,未来几年或许正是保障房、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共同面临的规模化推进“最后的机遇”。而项目创新的“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正试图从方法论角度,为这紧迫的命题提供新猷。付灿华/文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中建史名词解释(四)
·菜单式全装修如何控制材料价格与
·建筑节能有哪些措施和技术
·分体式空调与户式中央空调的比较
·印度民居
·越南,5个城市的5种表情
·深入了解整体厨房
·中建史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
·中建史名词解释(三) 
·什么是商品住宅性能认定?
·中国重建天安门系列细节大揭秘
·中国住宅产业化
·建 筑 节 能
·中国的康居工程
·住宅自动化
·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住宅环境与设计
·中建史名词解释(二)
·IC卡智能表具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能耗
·住宅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模数
·四新技术
·智能住宅小区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网的作用
·什么是菜单式全装修?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有哪些内容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程序和运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