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过承办“绿色城镇化分论坛”、“绿色建筑——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分论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分论坛”,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贵州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之路,更吸纳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为贵州今后的城镇化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山之石
在绿色城镇化分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发表了以《低碳生态城的ABC模式》为主题的演讲,并分别就低碳生态城的三种模式优缺点作了详细阐述。据仇保兴介绍,这三种模式为以技术为本、投资高昂、难以推广复制的A模式,逆城市化、外部植入、难以持续的B模式以及建造成本适当、自身可持续、可推广复制、自进化改进的C模式。其中C模式是传统智慧、现代技术和合理城市规划的最佳组合,而“以人为本”才是低碳生态的灵魂。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尼科尔·慧兹·施耐德则以瑞士为例,阐述了他对城镇化的观点。他指出,瑞士是山区国家,由于土地发展空间的稀缺性,导致了移民和城镇化发展,同时也使人居空间变得越来越少,城市很多地方发展受限。因此,只有对城市进行绿色和精简的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才能更有质量,这也是瑞士特别注重绿色城镇化的原因。
坚守底线
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调。贵州人民越来越懂得“绿”、爱护“绿”、用好“绿”。而绿色建筑是生态文明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近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速度名列全国前茅,生态文明各项指标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