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灾难给全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害。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抵御灾难的方法,但限于古时候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践能力,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设防方法。现代的防灾设计理论也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起来的。
针对地震灾难,当前各国(如中国、美国、日本)均采用二级或三级设计思想,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据此制定了各种设计规范和条例。依此设计思想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在地震中虽然基本保证了生命安全,却不能在大地震,甚至在中等大小的地震中有效控制地震损失,其损失往往超过了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震害会越来越严重,它也使地震工程学者认识到过去的规范只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原则的一级设计理论,在抗震设计概念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抗震设计经历了从早期的单一设防到现行的多级设防,再到当前所倡导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发展过程,今后应该着重发展在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控制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设计方法。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应该用辨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建筑抗震设计的得和失,成功与挫折都给予了人们重要的启示,作为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的研究和设计中,应从整体宏观的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好建筑功能、技术、艺术、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几方面内容,从而创造出更加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高层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