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与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联合推出的“打造千亿产业——聚焦合肥住宅产业化”专栏受到广泛关注。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我们想到施工现场感受住宅产业化新技术!”……9月5日起,本报联合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推出“打造千亿产业——聚焦合肥住宅产业化”专栏,报道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读者纷纷联系栏目主办方,希望“面对面”感受住宅产业化技术。近日,通过网络报名等渠道筛选,30多名对合肥住宅产业化有浓厚兴趣的市民来到全市最大、也是迄今为止国内集中开工规模最大的住宅产业化项目——蜀山产业园四期公租房项目施工现场,踏上住宅产业化体验之旅,亲身感受住宅产业化的魅力。
“住宅产业化就是以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简单来说就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主要特征是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施工现场,施工方中建国际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史祥生向市民“科普”。工地没有大量混凝土浇筑施工,最显眼的是一台台塔吊,“手臂”移动,一件件房屋“部件”就被吊了起来,由工人一一组装完成。这样的景象,让来到现场的市民啧啧称奇。
“像‘搭积木’一样,平均每7天就能‘搭’一层楼。”现场有关负责人介绍,不过进度快慢并不平均,一般来说,一开始做基础时慢,因为采用传统施工方式,等基础打牢、工人技术熟练后,施工速度变快;随着楼层越建越高,塔吊运输房屋部件的距离增加,后期进度又会稍慢。
“这是一个很好的建筑理念。”有市民现场表示,通过参观体验,了解到住宅产业化是对传统粗放式住宅生产方式的升级,推进“住宅产业化”可以降低住宅建筑成本、提高住宅质量和生活品质,是实现住宅绿色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关键是,这种环保的住宅建筑和居住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房屋自身的使用寿命,同样能大大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合肥约有1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屋实现了住宅产业化方式施工,规模国内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