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住宅新潮 > 正文
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3-9-27 14:57:38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16日在中国政府网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文,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份文件,传递出政府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哪些重要信号?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起草这份文件的有关部委官员和相关领域专家。
  一条清晰理念:民生优先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密切相关。
  《意见》明确要求,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说:“城市建设不能只搞地面建设,只搞形象工程,必须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居民和企业为城市交税,城市就应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如果不是民生优先,而是形象优先,就会大量浪费财政资源。”
  《意见》还对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时间表。如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和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李如生说:“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公共服务,对于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项基本原则:安全为重
  地陷、内涝、桥断、燃气管道爆炸,近年来,地下管网事故、道路桥梁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市正常运行。
  为此,《意见》明确,“安全为重”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基本原则。要求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说:“近年来,以水安全为代表的城市安全问题愈来愈严峻。城市供水系统好比是为城市输血的动脉,现有供水设施的输血能力满足不了快速城镇化的需要,必须加强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供水安全保障和支撑能力。”
  秦虹说:“与高楼林立、高桥飞架、车流如龙的景象相比,我们的城市在公共设施抗御灾害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储备不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极其脆弱,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必须加强。”
  据邵益生介绍,截至2012年,我国城市已聚集了51.7%的人口和超过80%的经济总量和社会财富。他说:“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生命线,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影响全局。提高城市环境安全,既能造福广大群众又能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一个鲜明特色: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钱从哪里来?《意见》明确提出要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
  李如生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先导性、基础性、长效性的特征,必须确保政府必要的投入。要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根据《意见》,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王俊豪说:“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方面民间资本的进入有利于形成多元主体的市场结构,促进基础设施行业的企业改革,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王俊豪建议,应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及其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股票等间接方式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一种双重效应:造福百姓 促进发展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能造福广大百姓,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据李如生介绍,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和运行管理粗放三方面问题。
  他说:“如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尚不足50%,约2.3亿城镇人口尚未使用燃气,近20%的城市生活垃圾没有实行无害化处理。此外,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还将有近2亿人口进入城市,需新建设施满足增量人口的需求。”
  秦虹表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她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目前每年新增常住人口仍有2000多万,城镇人口的增加,对道路、供水、公交等基础设施必然增加需求。如果建设不能跟上,城市的有序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
  李如生说:“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积极效应。”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中建史名词解释(四)
·菜单式全装修如何控制材料价格与
·建筑节能有哪些措施和技术
·分体式空调与户式中央空调的比较
·印度民居
·越南,5个城市的5种表情
·深入了解整体厨房
·中建史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
·中建史名词解释(三) 
·什么是商品住宅性能认定?
·中国重建天安门系列细节大揭秘
·中国住宅产业化
·建 筑 节 能
·中国的康居工程
·住宅自动化
·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住宅环境与设计
·中建史名词解释(二)
·IC卡智能表具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能耗
·住宅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模数
·四新技术
·智能住宅小区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网的作用
·什么是菜单式全装修?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有哪些内容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程序和运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