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早报济南讯 记者从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山东省各市了解到,今年,住宅产业化在该省突然“苏醒”,试点四面开花,先行者称“终于见到了曙光”。
在济南西部新城,三个试点项目目前同时开展:商品房小区“西城·济水上苑”的一栋高层住宅、西区两所学校,都由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山东万斯达集团采用其自主研发的“PK装配整体式结构快装建筑体系”,墙板、楼板、楼梯将实现预制、快速拼装。
在济南东部的三箭·汇福山庄小区,2号楼则在试点“CSI结构体系”,这是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多年致力推广的,这种房子内墙可移动,户型可更改。
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王全良告诉记者,济南市今年准备在西区拿出50万平方米商业和住宅楼开展应用试点,并在章丘、长清、济阳打造3个住宅部品构件和装备生产基地,济钢等老牌工业企业也有意进军钢结构住宅的研发制造。
在青岛即墨,在建楼盘“万科东郡”3号、7号楼被称“工业化楼”,该楼采用“PC(预制混凝土构件)结构体系”建造,装配施工即将开始。此外,威海丰荟集团、烟台筑成集团今年不约而同,都要投资建设住宅预制构件生产线;长沙远大住工、中南建设等外地企业也有意在山东上生产线。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房产处副处长刘春藏告诉记者,目前山东住宅产业化已形成“8+1”阵容,即8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海尔、力诺瑞特、万华、威海丰荟、潍坊国建高创、潍坊天同宏基、山东万斯达、潍坊宏源防水)和1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济南市。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经确定,下半年将推出20个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每个地级市都至少有一个。
住宅产业化是新鲜事物,上述“吃螃蟹”的企业告诉记者,难的是成本高、产业链不配套,怕的是进不了程序,通不过验收;盼的是市场多开放一些、扶持政策多一些。王全良告诉记者,济南正在探讨从新建商品房中拿出固定比例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给住宅产业化企业一个稳定的市场,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正专门制定流程,为这些“新生儿”进入整个审批程序铺路搭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