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不见灰尘滚滚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3-6-26 15:19:54 文章来源: |
|
近日,在沈阳万科春河里住宅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工人们借助大型机械,熟练地将“配件”装配房屋;以往的现场水泥搅拌、灰尘滚滚,几乎都不见了踪影。
2011年1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沈阳市为全国首个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春河里项目即为沈阳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这些现代建筑咋建的?发展现状如何?请看记者调查。
工厂造零件 工地搞安装
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将预制件在施工现场装配;像造汽车一样造住宅“零部件”;像安装积木一样安装房子;生产工地变为“总装车间”——这就是住宅工业化。
楼房如何从工厂里走出来?
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是目前沈阳最大的现代建筑企业。6月6日,在公司车间里,记者看到,混凝土被灌制在固定有钢筋、保温板的模具中。在混凝土凝固前贴好瓷砖,一段时间后再拆解模具,就这样按设计标准,一个个柱、梁、楼板、阳台、楼梯的预制件丝毫不差地从生产线上产出。然后运出车间,由大型龙门装到车上,驶往一个个建筑工地。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郑勇介绍,“这种方式攻克了以往东北冬季不能施工的弱点。此外,预制墙体在生产时直接把保温层夹在了中间,不像传统施工把保温材料贴在墙体外面,从而避免了外墙燃烧引发的火灾。”
万科春河里项目是沈阳第一个住宅工业化的示范点。公司总经理艾威介绍,建筑由培训过的工人进行吊装拼接,造房子所需部件大部分在工厂里完成,砌砖、抹灰等传统步骤大幅减少,没有了传统施工的噪声和灰尘。现代建筑模式能减少80%建筑垃圾,节省80%的劳动力,节约水电60%。
艾威说,传统建筑的连接处多是薄弱环节,而这种装配的房屋,连接处多用套筒、钢筋咬合等方式,成为受力增强处,因而抗震性好。而且,由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以往窗户和墙体连接处缝隙过大等误差大幅减少,质量更加稳定。以往只能是全楼封顶后统一进行装修,现在可以装配一层装修一层,施工工期缩减1/3。
在沈阳铁西区赞工街10号,记者看到工人新村三期项目已竣工。这个保障房项目使用了上海宝钢钢结构技术,这在东北还是首次。“与传统的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工人新村三期的钢结构住宅具有节能、环保、占用资源少且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安装,施工工期能缩短近一半。”
减落后生产 住宅产业化
“建筑工业化,现代建筑产业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沈阳在全国先走了一步。”沈阳建筑大学校长王军如是评价。
据专家介绍,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在发达国家已是行业标准。瑞典80%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法国住宅基本采用通用构配件制品和设备;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轻钢结构的工业化住宅约占工业化住宅80%左右;美国住宅建筑市场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几乎达100%。
反观我国,建筑产业几乎是落后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代名词。作业条件艰苦、待遇低、利润薄、环境污染大……据测算,我国住宅建设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粉尘污染较大。
直到1999年,我国才第一次提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概念。2006年6月,国家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提出建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王军认为,目前,城市化率刚刚达到50%以上,2020年城市化率要达到60%以上。建筑产业市场广大,谁能更快地走建筑产业新兴工业化道路,谁就能抢先一步赢得商机。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张岩介绍,现代建筑产业不仅是装配房子,还包括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化、产业化工程等,不仅涵盖钢材、陶瓷等建材领域,还包括集成式墙体(幕墙)、电梯制造、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产品种类达上万种。
2009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建筑产业之都的重大战略部署。按规划,到2020年,实现现代建筑产业产值6000亿元,全市80%的建筑工程采用现代建筑产业化方式建设。目前,沈阳已形成铁西、浑南、沈北、法库陶瓷等四个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形成了以沈阳为核心、辐射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发展格局。
配套产品滞后 成本制约发展
现代建筑产业优势多,为何不大范围推广?
“主要是装配式建筑的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尚未形成,建设成本高,钢结构、全装修、整体厨卫等建筑部品和配套产品应用相对滞后。”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办公室主任居理宏介绍。
“现在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成本,二是税负。”郑勇分析。由于应用规模相对较小,企业产能不能充分释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们每立方米价格在3600元,比房地产开发商使用传统的现场浇筑方法高10%左右。在现场施工,企业只有一个建安税大概3%左右,而在车间当作工业半成品来生产,我们必须缴纳17%增值税,这就造成了重复收税。以1000万元的货计算,我们要多交八九十万元的税。”
为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沈阳规定保障性公租房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从地铁丽水新城5000套公租房建设任务开始,2011年沈阳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了1万套保障性公租房,2012年沈阳采用此模式再建1万套公租房。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如全运会安保中心、铁西区市民服务中心、浑南新区南科大厦、和平区满融蓝海创造中心等大量采用“全装配”。截至2012年底,沈阳已累计开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330万平方米。
今年5月,沈阳市下文规定:二环内(基本涵盖沈阳主城区)新开工项目要强制推行装配式建筑和全装修模式。今年,沈阳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建筑、经济适用房和回迁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新开工现代建筑产业工程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占新开工面积的20%,产值实现1500亿元。
为调动企业积极性,沈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激励政策,其中包括容积率的补偿机制。“目前建设成本不断降低,已与传统混凝土现浇建筑成本基本持平。在规模化形成之后还将降低现代建筑建设成本,最终体现出优势。”居理宏说。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