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地产建楼如此神速,得益于他们“积木式搭建”的造房模式:将整栋全钢架结构的建筑进行模块化分割后,使墙体、门窗、电气、照明、给排水等工程在工厂制造完成,最后运到现场进行拼装组合。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原来还能这样盖房子?”“这样盖出来的房子能住吗?”由此,“住宅产业化”的概念一下子从理论高阁进入公众视野……面对房地产“绿色时代”的降临,住宅产业化意味着什么?未来之路又在哪里?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绿色开发体现企业责任感
“住宅产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我们看到房子“像搭积木、造汽车一样”被生产出来。它的生产过程是将房子的各个部分拆分开来,在工厂进行生产加工后,运送到工地现场拼装即可。如此一来,和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这极大程度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扰、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从而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造过程也更加环保。例如,同样建造一栋300平方米的别墅,传统的建造过程需要耗时5—7个月,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材料方面则多使用水泥、沙石、钢筋等,污染较大。而以产业化模式生产出来的别墅,只需要1—2个月时间建造,并且大批量使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机械施工和预制件,能耗低污染少,交付使用的多是装修好的成品房。
国外的经验表明,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如人工成本占比很大,住宅工业的配套产业已经成熟时)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住宅要比采用现浇的方式在成本上会低10%~15%。
住宅产业化少污染多节能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 ,日本最早提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有人说,日本之所以倡导住宅产业化,是因为这样建造出来的房屋防震系数更高,也有人说,这是解决日本国土资源短缺的办法之一。从1966年到2000年,日本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共经历了7个5年计划。目前日本85%以上的高层集合住宅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预制构件”(即在工厂建造完成的规格化住宅结构,如墙、柱、地板、梁、屋面、楼梯等),五年前预制式住宅已占到国内新建住宅25%的比例。同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程度也很高。在瑞典,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美国人住宅用构件的标准化、商品化程度几乎达到100%。为什么住宅产业化会受到如此推崇?根据国外的研究和经验表明,住宅产业化实施后,对钢模板等材料的重复利用率提高,能使建筑垃圾约减少83%,材料损耗约减少60%,可回收材料约增加66%,而建筑节能达50%以上。与用传统工艺建造相比,建筑的施工周期也会短……这一发展方向恰好与我国正在探索的“绿色地产”之路相符。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2012年5月,住建部部下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要求规划期末,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产业化已经成为了房地产行业不可逆转发展趋势。
目前,在国内如万科、远大住工、宝业地产等在此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两年前,王石代表万科许诺:2020年要达到国家绿色标准,实现工业化的制造方式,建筑材料制造与运输过程节能30%。王石认为,绿色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责任感的体现。宝业地产相关负责人也声称,住宅产业化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等预制式住宅大规模运用到商品房上时,建筑行业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碳环保到节能住宅,实现住宅产业化将从房地产生产源头降低能耗、保证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