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预警+结构设计:把地震伤害关进笼子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3-3-1 15:48:34 文章来源: |
|
“15、13、11、10……”2月19日上午10时47分5秒,云南省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人员手机和计算机上的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发出了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并显示地震预警信息:“云南巧家10时46分59秒发生5.0级地震”。
几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消息显示:2月19日10时46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处(北纬27.1度,东经103.0度)发生4.9级地震。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减灾研究所的消息称,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
建筑一味崇尚美观 或致次生灾害
不可否认,有效的地震预警能大大减少因灾所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研究报告称,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率可达63%。
但是,“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这句地震灾害学中的名言仍有其合理性。公开资料显示,建筑物垮塌是地震的头号杀手,不抗震的住房出现垮塌是导致地震中90%死亡者的直接祸首。
据北京某建筑设计研究院一位结构工程师介绍,一般来说,塔楼比板楼的抗震性能好。因为地震波往往不规则、无规律,如果恰好迎合板楼的短轴方向,那么板楼很像一堵墙,破坏力大。相比之下,塔楼较为方正,因此同比抗震性能更好一些。另外,由于砖混结构由砖或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较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即便有圈梁、构造柱等加固措施,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损坏率仍较高。相比之下,框架结构比砖混结构抗震性能更好。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部分地震设防地区都强制要求4层以上建筑改为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中的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已较为普遍。
三管齐下令建筑成为“不倒翁”
上述工程师还表示,在抗震设计中应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加以考虑,包括抗震结构、减震结构、隔震结构这三方面。抗震结构就是利用柱子、梁、剪力墙的承载力抵御地震的结构;减震结构就是通过在抗震结构的建筑物内设置阻尼器来抑制震动,减轻柱子、梁等主要结构构件损伤的结构。
而隔震结构则是一种在建筑物的基础部位或中间层设置隔震构件以使施加于建筑物的地震力引起的横向震动得到抑制,并使建筑物晃动放缓的结构。他解释道,与过去的抗震结构设计认为放在第一位的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柱、梁、墙等出现某种程度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观点不同,隔震设计通过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消除或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损坏,增强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性,增大震后建筑物继续使用的可能性。
他还指出,结构物的振动破坏来自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物的振动能量最小,使结构具有适当的强度、刚性和延性,同时使结构具有多道支撑和抗水平力的体系,避免垮塌。等安全设计可以使结构中的每个构件都具有近似相等的安全度,而更理想的要求则是等破坏设计,即各构件达到破坏而引起结构物达到破坏的安全度相近。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