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住宅新潮 > 正文
住宅产业化“名称之争”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3-12-3 9:03:44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新时期“‘住宅产业化’一词对于行业的描述是否准确到位?有何利弊?有没有其他更契合行业发展的名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及一系列活动与座谈会上,沿用多年的“住宅产业化”这一行业称谓,竟然备受热议。
  而据《中国建设报》记者了解,有关的争议早已有之。在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进行的“72号文执行情况评估”研究课题有关会议上,一份来自民间近200位业内人士递交的《建言建议》中,便提出“建议修改住宅产业现代化名称”的迫切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宏观政策层面的有关描述中,多个文件均采用了“新型建筑工业化”一词,这也被视作国家层面的某种信号。
  “下一步我们会在这项工作上提速。”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的表态,以及一系列动向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住宅产业化方面的相关政策或将密集出台。有关“住宅产业化”的争论成为热点,似乎并不难理解。
  “住宅产业化”的前世今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针对欧美、日本、苏联等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发展情况的系列调研便已经开展”,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向记者介绍起“住宅产业化”的前世今生,“当时引用了日文的表述,随后便一直沿用下来”。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最早诞生于1968年的日本,英文译作“HousingIndustrialization”,在我国的全称为“住宅产业现代化”。
  那么,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在我国是如何提出的?亚洲混凝土协会工业化建筑体系委员会主席陈振基介绍道,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中构思了住宅产业的雏形。其后,1998年7月,原建设部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工作。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原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即前述“72号文”)的文件,正式提出并明确了“住宅产业化”的要求,这也被视作我国住宅产业化工作新阶段的历史开端。
  尽管如此,一个尴尬的情况是,在记者早年的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甚至知名专家都难以尽述“住宅产业化”一词的含义,业内更是长期难以找到对其权威、完整、准确的概念解析。
  争议如影随形
  尽管沿用多年,“住宅产业化”却似乎与争议随行。这些争议主要来自两方面。
  首先,是对建筑类型与适用范围的局限。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企业万斯达集团董事长张波向记者无奈地表示,“建筑业涵盖范围很广,而‘住宅产业化’定位于住宅领域,这便排除了公建、商业、学校、厂房等其他业态。”深圳市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明旺亦提出,在此前提下,相关制度设计也存有局限,“例如目前最具市场激励性的3%容积率奖励,便只对商品住宅有意义。”但是,他表示:“实施住宅产业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建筑业的整体升级与转型发展。”
  其次,是对“产业化”的不解。尽管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等词随处可见,但当“产业化”与“住宅”结合,到底指向什么?令不少人头疼。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曾给“产业化”做出著名定义: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
  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定义仍显“高深”,时常令人有些“难以捉摸”,甚至产生歧义,也时常令其陷入概念炒作之嫌。
  “住宅产业化这个概念很大、很宽广、内涵很丰富,但是对企业而言,有一点飘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强,往往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张波表示。
  新的名词
  与争议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名词”的出现:现代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不一而足,各有拥趸。
  2011年3月,沈阳正式挂牌成为“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而没有沿用此前2006年深圳“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的提法。对此,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居理宏向记者表示,“这是在沈阳当时着力打造的一个现代建筑产业园的基础上顺理成章提出来的,而这个产业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工业化、信息化等手段,带动整个建筑业的工业生产,而不仅仅是住宅。”
  尽管扩大了建筑类型与范围,不过,也有专家提出,“现代建筑本身是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名词,容易造成误解。”
  而“工业化”与“产业化”更像一对难解难分的“双生花”,屡屡引发争议而始终难有定论。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有关人员也向记者透露,“目前有关的报告均按‘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建筑工业化’两个并行的名称来报”。
  事实上,在英文中,二者并无区别,同为HousingIndustrialization。在我国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领域,既有所区别也紧密联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技术发展处处长叶明表示,一般认为,工业化主要针对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产业化则注重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化配置;工业化是实现产业化的手段和途径,产业化是目标和方向。
  从单一的住宅扩大到整个建筑业,似乎不难达成共识,但究竟,应该以住宅产业化、现代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体现目标向导,还是以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概念体现过程引导?
  知行合一
  在诸多的新名词中,“新型建筑工业化”似乎容易获得更多的认同。
  “我国对建筑工业化的实践最早可以上溯至建国初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十设计所副所长樊则森向记者表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等地便开始相关试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提法,既体现了建国以来建筑工业化探索实践的历史延续性,也体现出信息化等新时代、新的历史阶段下新的内涵。”
  而在宏观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1月1日国办发1号文《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推动建筑工业化”要求,“从这个角度看,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表述符合国家文件与相关要求,能够形成较好的衔接”,叶明提出。
  更重要的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从实现产业化的途径着手,更注重实效,形成切实的抓手,便于政府的指导、企业的认知,也更便于政府和企业的践行,可操作性强,叶明进一步表示。
  不过,刘东卫同时提出,“主体结构加上内装部品、设备体系,才是真正的建筑工业化。”
  事实上,无论是住宅产业化,还是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不管如何描述,行业统一认识,避免误解与歧义,提升政策实际可操作性,鼓舞和促进更多企业切实参与,方能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住宅产业化谈了那么多年,进展不快,主要是空谈多,落实少”,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日前公开表示,推动住宅产业现代化,重点是抓好落实。
  或许,“叫什么”很重要,但“做什么”更重要。住宅产业化,其实是一场知行合一的逐梦旅程。 本报记者 付灿华 深圳报道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中建史名词解释(四)
·菜单式全装修如何控制材料价格与
·建筑节能有哪些措施和技术
·分体式空调与户式中央空调的比较
·印度民居
·越南,5个城市的5种表情
·深入了解整体厨房
·中建史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
·中建史名词解释(三) 
·什么是商品住宅性能认定?
·中国重建天安门系列细节大揭秘
·中国住宅产业化
·建 筑 节 能
·中国的康居工程
·住宅自动化
·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住宅环境与设计
·中建史名词解释(二)
·IC卡智能表具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能耗
·住宅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模数
·四新技术
·智能住宅小区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网的作用
·什么是菜单式全装修?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有哪些内容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程序和运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