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部品》:民众普遍认为新型房屋是高成本、高消费的象征,它与传统房屋究竟有哪些不同?
刘贵平:新型房屋是由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因此成本实际上并不比传统房屋高,甚至要低于传统房屋。外界认为新型房屋是高成本、高消费,实际上是一种误读。首先,传统房屋使用的产品的原材料普遍是不可再生的,这就使生产所需的资源成本增加,而新型房屋所采用的产品大多属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所以从生产源头的成本考虑,新型房屋无疑要优于传统房屋。其次,由于传统房屋较新型房屋的部品部件重至少两倍,这就导致了物流成本的增加,而新型房屋的产品质轻、材少,在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这种节能节材效果是传统房屋无法比拟的。此外,传统房屋项目建设的运营成本也较高,包括人工建造和维护费用等。加上新型房屋由产业化协作生产,每个环节都由社会化大分工下的企业来承担,因此可以降低用工率、避免用工荒带来的不确定影响。
《建筑部品》:新型房屋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
刘贵平:对于采用了工业化集成技术的新型房屋来说,首要的特点是节能。这要分主动节能、被动节能两部分。主动节能,就是通过增能设备依托房屋建筑体达到增能目的,即建筑本身承担一部分产生能源的功能;被动节能,则是通过空间优化设计、采用优质节能环保围护材料和构造,把建筑耗能降低,从而达到被动节能的效果。以工业化集成技术为主的新型房屋,通过行业标准化、分工社会化,将各种部品部件落到产业链节点上。做到“术有专攻”,形成了集群效应、规模效应。因此,除了节能外,还可提高管理效率。两权相较新型房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建筑部品》:我国新型房屋的差距有哪些?什么地方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刘贵平:在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新型房屋已经比较普及,而国内同类市场比重较低。据我们掌握,目前我国新型房屋只占整个建筑产业的比例不到1‰。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真正从事新型房屋的企业极少,造成了这个产业在市场势单力薄;二是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在国内起步较晚,加上认识上的误区,把大工业化生产的建筑视为临时房屋、应急房屋。因此造成新型房屋示范推广停滞不前。
在此,我也希望行业主管部门给予新型房屋积极支持,包括行业标准制定、节能补贴政策的推出及专业队伍的建立、培训等,让新型房屋大踏步地走向住宅市场,造福于“住有所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