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绿色建筑之都建设呈现八大亮点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2-4-17 13:36:01 文章来源: |
|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窦延文) 记者从市住房和建设局了解到,目前深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居全国之首,已基本实现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从绿色建筑到绿色城市的“两个转型”,绿色建筑之都建设亮点纷呈。
亮点1 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
深圳以保障房建设推动绿色建筑之都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2010年,我市出台规范文件,率先在国内强制推行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实现100%达到《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铜级标准,打造十个绿色低碳生态示范社区,推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垃圾减排技术,实现30%保障性住房项目应用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技术产品。这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由中高档商品住房向普通保障性住房延伸,形成惠及全市人民的绿色住区,实现绿色建筑进入寻常百姓家。
深圳坚持低成本的技术路线,采用节能省地的开发模式,推行工业化的建设方式和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在保障房建设中全面普及绿色建筑。光明新区同富裕第二期安居工程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设计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103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获得国家一星级和深圳银级绿色建筑认证。同时,深圳将绿色交通与绿色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地铁车辆段的上盖物业开发保障房,截至目前,地铁车辆段上盖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共约20500套,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亮点2 绿色建筑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
深圳已有绿色建筑项目83个,总建筑面积1200万平方米,总投资650亿元,成为目前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15个项目以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已有32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认证,3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建成后认证。建科大楼、华侨城体育中心荣获2011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占年度获全国一等奖项目的50%。绿色建筑进一步向绿色城区延伸。全市已建立6个绿色城区,制定并落实了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其中,光明新区为部市共建的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新校区为部市共建的绿色生态校区,龙华二线扩展区保障性住房、桃源绿色生态新城为绿色住区,华侨城欢乐海岸为绿色景区。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新建场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践行了“绿色大运”的承诺。
亮点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622万平方米
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市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共177个,涉及建筑面积达622万平方米,全部为公建、商业建筑。其中经过改造达到节能50%标准要求的有25万平方米,达到节能20%-50%标准要求的约400万平方米,达到节能10%标准要求的约197万平方米。67栋建筑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改造面积约27万平方米。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招商地产三洋厂房、南山区政府大楼、罗湖体育馆、罗湖外国语学校等一批项目通过绿色改造,总节能率都达到50%以上。2011年8月,又以遥遥领先的第一名成绩被评为首批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
据测算,2011年建筑节能量累计达到71.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0万吨。
亮点4 基本完成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作为首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深圳市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既有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现500栋大型公共建筑的在线能耗监测,栋数位居全国首位;完成了750栋能源审计,80栋能效公示。每年对18032栋居住建筑及455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统计,共完成统计建筑面积763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建筑6297万平方米,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1338万平方米。编制《深圳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告》,对建筑能耗统计分析,较全面地掌握了深圳市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能耗状况。
亮点5 全面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
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全市共确立29个太阳能示范项目,其中20个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项目总面积达1112万平方米,全市太阳能热水集热板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建成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近7兆瓦,在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累计装机容量40兆瓦。其中,龙岗体育新城安置小区供应小区21栋住宅楼共1万人的热水需求。该项目在建筑外墙大规模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成为太阳能热水在高层建筑应用的典范。
亮点6 建成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
大力开展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华威环保建材、绿发鹏程、永安环保、汇利德邦等4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投入使用,建筑废弃物年处理量已超过35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达35%,节约土地23.3万平方米。已有14个市重点工程率先推行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为进一步加大建筑废弃物处理能力,2011年完成部九窝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招标,2012年启动部九窝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塘朗山二期项目的建设。
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地现场处理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已成功运作,建筑废弃物转化率达到90%以上,可节约土地资源约90亩、节省建筑废弃物外运及填埋的处置费用4000多万元。
亮点7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业化试点
以创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综合实施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培育“100个标准化示范工地”、“100个标准化示范企业”和坪山新区工程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实施样板引路制度,以点带面、系统推进标准化战略。组织编制49部地方标准规范,发布实施深圳市地方标准24部。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主编的《深圳市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专辑》,解决了渗水、空鼓等工程质量通病。目前,砌体工程及外墙抹灰与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专辑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全国业界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绿色建筑勘察、设计,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减排技术规范和绿色监理导则创国内同领域标准之先河。
龙悦居三期是我国首个大面积应用工业化技术建造的住宅项目,采用内浇外挂的结构体系,建筑外墙、楼梯、室外走廊等广泛采用预制构配件。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该项目工期比使用常规技术缩短6个月,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超过50%,外墙、门窗漏水等质量通病得到根本解决。
亮点8 以轨道交通为主线的全市绿色交通体系逐步形成
大力建设公交都市,绿色交通体系逐步形成。2011年,深圳轨道交通二期1-5号线全线开通运营,运营总里程178公里,地铁客运量增速明显,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率近50%。未来五年,深圳将建设轨道交通三期工程,线路总长度170公里。三期工程各线路建设完成后,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条,通车里程约348公里,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010年初,我市全面展开绿道网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2000公里的绿道网。目前,已建成绿道1144公里。2012年,我市计划新建城市绿道200公里,整理完善社区绿道800公里,基本建成绿道网,实现市域内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公里绿道的建设目标。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