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全国多地的古城古镇名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充满传统“年味”的各色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人气兴旺的古街老巷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传统年俗显魅力 古镇名街焕新生
“在千年古城过传统中国年,这样的春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大年初一晚上,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平遥古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来自太原的游客马培超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观赏着满城灯火、游行庆典,感受到了传统年俗的魅力。
“平遥中国年”活动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3届,成为平遥古城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今年的“平遥中国年”以“开放的平遥欢迎您”为主题,推出了书法、彩灯、社火、民俗、戏曲等多项表演活动。
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的黎城古城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城迎春庙会正在进行。看演出、品小吃、赏花灯、点旺火……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百姓送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传统文化年味。
黎城地区的民间传统年俗丰富多样、流传甚广,八音会、游河灯、逛庙会、点旺火等活动一直都是当地百姓过年的“必备节目”。
“每年的迎春庙会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一次狂欢。”长治市民史旭凯说,今年的黎城古城迎春庙会上不仅有各类年俗表演,而且每天安排了不同的文体比赛活动,从扭秧歌到打陀螺、跳大绳,群众广泛参与、乐在其中。
农历正月初五,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村上千名苗族同胞,身着盛装举行一年一度的“跳洞”祈福活动。
“跳洞”是果里村苗族同胞在洞穴里跳舞闹新春祈福的一种独特的习俗。“跳洞”祭祀闹新春活动,2015年已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洞”活动开始之前,全村老幼来到村里一棵百年古树下进行祭拜。祭拜仪式结束,村民来到村口的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内进行“跳洞”。活动中,苗族同胞在山洞中围着篝火,男的吹芦笙,女的跳舞,排列成圆弧形,首尾相接,形成一个个大圆圈。“跳洞是为了纪念我们的祖先,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村民吴倍松说。
如今,“跳洞”活动除了有祭祀含义以外,也成为苗族同胞展示自我和与外界联络感情的重要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外来游客到此观看体验。
老城厢里年味浓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是老百姓找寻年味的好去处,也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金名片”。春节期间,2019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正式亮灯。
这里不仅有高达9米憨态可掬的卡通财神猪、喜气洋洋的十二生肖、福气满满的寿星捧桃等“传统民俗范儿”,呈现阖家团聚、吉祥如意的氛围,也有C919大飞机、复兴号、嫦娥号、机器人等“现代科技范儿”,诠释国家繁荣富强、民族自信的光彩。
一步一景的灯会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观赏。“我上次来豫园时看到灯会还在准备,听闻今天是第一天亮灯,特地早早带着相机来逛一逛,选个好角度。”上海市民吴老伯说。
相关负责人表示,灯会结合豫园庙、园、市及灯彩日观、夜游、联动的特点,在“金亥纳福迎华诞·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总主题下,以“家庭”“城市”“国家”为主线,在黄金广场、九曲桥广场、华宝楼广场,分别打造民间祈福、卓越城市、祖国华诞为主题的三大特色片区。
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灯会还规划了新春主题活动和文化创意市集。据悉,“2019豫园新春年画文创展”汇聚了100多幅年画,同时设有手工DIY互动体验,让参观者以更生动的形式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另外,“小猪佩奇过大年”新春快闪店亮相豫园,家长和孩子可以与“佩奇一家”拍照打卡、亲子手作等。
灯会从1月21日至2月22日,为期33天,预计将迎来数百万观灯迎新的游客。为应对灯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客流,豫园将依托智慧系统,实施分级预警,并逐级落实限行限流措施。
“双城灯会”传承古都千年传统
以“华彩金陵春,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第33届中国秦淮灯会暨南京·西安“双城灯会”1月底正式亮灯。据悉,这是南京、西安两大古都首度牵手合作。从当日晚间起,不仅南京全城“点灯”,西安城墙灯会也同步亮灯。两地从1月29日到2月28日期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和古都历史进程为脉络,向海内外游客共同展示最南京、最西安的古都文化元素。
南京秦淮灯会和西安城墙灯会各具地方特色,都是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春节民间文化盛会。今年,南京、西安两大古都首次联办联动“双城灯会”,以灯会为媒,以城墙为缘,以产业为核,通过一台同步亮灯仪式、城墙“登城节”主题周活动、南京·西安“双城记”——“一带一路”旅游文化体验活动、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交流与合作等,让“甲天下”的秦淮灯会登上西安城墙,让“唐都上元不夜城”步入南京秦淮,用非遗灯彩共同讲述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作为“双城灯会”亮灯仪式所在地,南京大报恩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大报恩寺亮灯仪式现场“一带一路”灯组,融合了宝船、中华门、琉璃宝塔、骆驼等南京和西安两座城市的元素,整个灯组以丝带串联,并将利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呈现出两座城市千丝万缕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