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的北京和沈阳范本 |
|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2-11-30 8:54:31 文章来源: |
|
11月21日~22日,2012中国房地产与住宅产业交流会在北京如期举行。针对住宅产业化建设推进过程的政策和经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冯可梁副主任和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隋明悦副主任作了重要发言。
两地住宅产业化成果丰硕
据冯可梁介绍,北京市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成立了住宅产业化工作调度会。北京市住建委同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国土局、北京市财政局等部门围绕住宅产业的基本问题召开调度会议,确立给予实施产业化住宅单体面积之和3%面积的奖励政策。另外,北京市成立了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产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任务协调部和技术支持部,任务协调部负责实施产业化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任务分解和督促落实,技术支持部负责技术支撑和指导服务工作。
2012年,北京市落实240万平方米的产业化住宅建设任务。同时完成了多项技术标准的制定,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标准和质量检测等。制定了北京市住宅产业化最低技术要求。
住宅产业化的示范工程有中粮万科假日风景和中粮万科长阳半岛等7个产业化的项目,总计获得的奖励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长阳半岛项目作为北京市的首个落实产业化住宅奖励面积的项目已竣工。截至目前,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有北新建材、北京金隅集团、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隋明悦介绍,2012年沈阳市的建筑产业突破1000亿元,在各项产业中排名第四。2012年,沈阳市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的装配式住宅达到220万平方米,截至近期,沈阳市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的装配式住宅总计340万平方米。
沈阳市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的技术体系有钢结构体系和钢筋混凝土的体系。沈阳市的现代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建筑产业突破1000亿元大部分是产业园区的产品。沈阳市预制构件规模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另外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产品应用领域扩展。应用扩展到装配式过街天桥和预制检查井。
两地政策强制和鼓励并举
冯可梁指出,在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时提出,将住宅产业化作为一项约束性的指标,到2015年,北京市累计产业化住宅超过1500万平方米;到2015年,产业化方式建造的住宅要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的30%,其中保障性住房全部实现产业化。围绕住宅产业化的建设,制定《北京市住宅产业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使用品管理办法》的相关政策,并发布了《保障性住房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通知》。
冯可梁提出,推进住宅产业化建设要强制和鼓励措施并举。由北京市与各区县签订《住宅产业化建设工作目标年度责任书》,各区县负责落实每年住宅产业化土地的保障工作,并以此作为建筑节能的考核指标,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考核。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投资中心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和中心城人口疏解定向安置房均应实施产业化。鼓励已取得土地的普通商品房实施产业化,给予开发商不超过实施产业化住宅单体面积之和3%的奖励,该项奖励政策已从2012年延续到2015年,研究对于提供产业化部品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鼓励政策。
隋明悦提出,沈阳将采用强制性政策和鼓励性政策。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有一定比例的产业化住宅,保障房项目(包括回迁房等)争取使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另外也要推出一部分激励性政策。
住宅产业化的优势和弊端
隋明悦针对如今的住宅产业化和上世纪80年代昙花一现的住宅产业化作比较,得出如下结论:现今的住宅产业化技术水平明显改善、材料水平有很大提升、施工能力有所改进,同时,处在一种新政策和环境的鼓励要求下,所以客观条件也有所不同。
冯可梁说道:“通过对试点示范项目的追踪、统计发现,住宅产业化的优势在于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住宅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施工条件明显改善、建造效率提升。”
针对住宅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隋明悦指出,目前,装配式建筑方式的成本比传统建筑方式略高。在产业化住宅推广过程中要突破成本瓶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培育部件生产和总承包一体化的模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进而吸引房地产开发企业。另外,产业工人施工队伍的培训工作不足,急需发展一批产业化住宅的施工队伍、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工厂,所以在工厂的监理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同时,隋明悦提出,沈阳市将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并实现技术创新,具体做法是建立产业化住宅的研发中心,完善产业化住宅的各项地方标准。
|
【责任编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