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住宅新潮 > 正文
十年凝固时代弦歌 节能科技构筑宜居未来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12-11-13 9:54:52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时间是空白的画布,历史是跃然其上的万千气象。十年的尺幅虽然只是亘久时空长卷中微不足道的片段,画面却因一位伟大的执笔者而不同。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紧握时代的如椽巨笔,引领中国人民绘出了城乡巨变、民生和谐、科学发展的辉煌图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柱产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辉煌,国之盛事离不开建设者搭建的瑰丽舞台。在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轮美奂的奥运场馆给“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作了完美注释;在规模空前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兼具艺术性、地域性和科技性的各种建筑完美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十年艰辛,中华民族经历的每一次考验都有建筑人的身影砥砺相随。非典期间,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用7个昼夜建起北京小汤山医院上百间隔离病房,被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惊呼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冒着余震和塌方的危险,用3天时间抢通连接震中的生命通道,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这是飞冲向上的十年,这是御风疾行的十年,这是纵横跨越的十年。十年间,中国高度不断攀升,中国速度不断超越,中国跨度不断延伸。十年前,金茂大厦伫立在黄浦江畔,独览中国城市400米以上高空的胜景;而今,中国在建和规划建设的600米以上的高楼就有3座,金茂大厦冠绝华夏的荣耀早已成为过往。越来越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公路网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让百姓出行更加迅捷。一座座跨海大桥连接起陆地板块,让城市发展逾越了了大自然设置的屏障。
  回首十年,中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建筑节能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
  数字是最客观的讲述者。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10年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7116.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17734亿元。2002年,43家中国建筑企业荣登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最佳名次是全球第16名;在不久前公布的2012年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入围的中国建筑企业已增加至52家,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挺近前10强。2002年,全球500强还是中国建筑企业无法企及的目标;10年之后,《财富》杂志发布的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6家中国建筑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760.236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和11.08亿美元的年利润额排在第100位。10年间,一度被认为不可能成气候的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猛,年产值由不足1万亿元激增至2011年的2.3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发展规模和发展前景不容小觑。5家建筑装饰领军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行业龙头金螳螂2011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装饰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样本。
  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房地产调控持续发力,城市居民离住有所居的梦想越来越近。
  2002年,原建设部批准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彼时,建筑节能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随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持续推进,节能标准、法规、政策逐步完善,节能意识深入人心。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比例达到95.5%,全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截至2011年底,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已达到1.32亿平方米。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借入世东风“出海远航”,到更广阔的海域逐浪淘沙。这些海外弄潮儿不仅在非洲烙下了“中国建造”的标记,还突破性地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回首十年,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转型升级的中国建筑业,用一栋栋参天高楼、一条条通达大道和一座座雄伟长桥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乐章。轻抚十年的封底,更雄壮的旋律在未来奏响,召唤建筑业迈向下一个辉煌十年。
  绿色发展 节能科技构筑宜居未来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的近十年,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制定建筑技术经济政策,创新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计量改造,组织建筑节能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国际间建筑节能交流,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2年2月14日,2010~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首次颁给了建筑领域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建筑界为之震动。因为,这不仅是对取得较大成就的建筑师进行表彰,也是对规划设计这门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学科近年来取得长足进展的肯定。
  他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学,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完善其体系,建立了一套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给建筑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
  他提出有机更新的思想在建筑界具有震耳发聩的作用,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古城保护之间的矛盾,该思想与国外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种种理论汇成一体,逐渐被国内诸多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者所接受。
  建筑技术十年辉煌
  2002年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8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
  2003年
  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8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4年
  8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5年
  15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年
  9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7年
  2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6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
  2008年
  2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3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9年
  2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3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0年
  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4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2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
  建筑学家吴良镛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6项建筑类技术获二等奖;6项建筑类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建筑节能十年发展
  2002年
  ◆ 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家用太阳热水器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
  ◆ 建设部批准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至此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准体系初步建立。
  ◆ 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也是在非成员国举办的国际能源组织第七届热泵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3年
  ◆ 建设部等八部委下发我国首个关于供热体制改革的文件《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
  ◆ 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至此,全国新建的居住建筑都有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可依。
  ◆ 发布行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发布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蓄冷空调系统的测试和评价方法》。
  2004年
  ◆ 建设部设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项
  ◆ 建设部出台《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管理办法》,标志着建筑节能示范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 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发布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专项工程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外墙外保温的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发布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等产品效能标准。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约为50%,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约为23%。
  2005年
  ◆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推进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原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行修订,为国家建筑节能立法做了现行准备。
  ◆ 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和《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
  ◆ 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 发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
  ◆ 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首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科技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召开。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占53%,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占25%。
  2006年
  ◆ 我国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颁布,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估指标体系,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进入了绿色建筑阶段。
  ◆ 制定印发《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发布国家标准《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热性能测试方法》。
  ◆ 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达到96%,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占到54%。
  2007年
  ◆ 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聚胺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
  ◆ 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 印发《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该报表制度成为全面系统反应我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 
  ◆ 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颁布,标志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召开。
  ◆ 建设部编制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 建设部印发《建设部“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目录》。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成为建筑节能的上位法。
  ◆ 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达到了97%,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占71%;全国城镇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1.2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6.1%;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面积8000万平方米。
  2008年
  ◆ 国务院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确立了建筑节能管理体制,提供了加强建筑节能管理的法律依据,成为建筑节能的专门法规。
  ◆ 发布《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专项及节能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建筑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 制定《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对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组织结构、标识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约束和规定。
  ◆ 印发《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改造的实施意见》《〈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绿色监护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 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编制印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印发《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公示。
  ◆ 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达到了98%,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占82%;全国城镇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31.2亿平方米,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21.7%;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面积1005万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3965万平方米。
  2009年
  ◆ 发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制定了《居住建筑节能建材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 发布《供热计量技术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 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程式示范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
  ◆ 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据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 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截至2009年底,全国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11.79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1.39亿平方米。
  ◆ 2009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基本上完成国务院提出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的工作目标;全国城镇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0.8亿平方米,全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6亿平方米;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面积12000万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6984万平方米;完成过度地区及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00万平方米。
  2010年
  ◆ 发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燃气冷电机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部的标准体系开始建立。
  ◆ 发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印发《村镇宜居型住宅技术推广目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目录》。
  ◆ 第六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5.4%;全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2.2亿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8623万平方米。
  ◆ “十一五”期间,累计建设城镇节能建筑面积21.4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5.9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54亿平方米。
  2011年
  ◆ 发布国家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第七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召开。
  ◆ 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95.5%;全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中建史名词解释(四)
·菜单式全装修如何控制材料价格与
·建筑节能有哪些措施和技术
·分体式空调与户式中央空调的比较
·印度民居
·越南,5个城市的5种表情
·深入了解整体厨房
·中建史名词解释(一)
·什么是住宅产业化和住宅产业现代
·中建史名词解释(三) 
·什么是商品住宅性能认定?
·中国重建天安门系列细节大揭秘
·中国住宅产业化
·建 筑 节 能
·中国的康居工程
·住宅自动化
·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住宅环境与设计
·中建史名词解释(二)
·IC卡智能表具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科技贡献率
·住宅的能耗
·住宅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模数
·四新技术
·智能住宅小区
·智能住宅小区宽带网的作用
·什么是菜单式全装修?
·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有哪些内容
·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申报程序和运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