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必须实行。但是,从国家正式提倡垃圾分类开始,十几年来,进步不大。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法律不健全,制度不严密,算一个;领导不重视,监督不到位,算一个;效益不明显,资金没着落,算一个……算来算去,认识不到位、意识跟不上,是最根本最关键的一个。而要解决这一最根本、最关键的难题,非从娃娃抓起不可,非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抓起不可,非培育“小手”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可。
人类只要存在,就一定会产生垃圾,产生垃圾就要处理,而处理就要分类,就不能一股脑儿地或埋、或烧、或卖。因此,必须先科学、合理、明白地分好类别。垃圾分类,是种行为,行为固定化、长期化了,就是习惯。我们提倡,更希望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因为垃圾分类是文明社会的必须行为,是文明进步的体现和内容。而要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必须先有垃圾分类的正确认识和意识。
垃圾分类这一正确认识和意识的形成,和其他任何人类的良好习惯、优良传统一样,一定要从小培养。刷牙是有益于健康的好习惯,但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高加林刷牙却遭到了全村人的耻笑,此亦无他,不过村民从小根本就不知道刷牙为何物,更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而已。可见,从小培养包括垃圾分类在内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关键的。
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短期目的在于让这习惯支配那一双双“小手”、带动那一双双“大手”,尽快、尽多、尽好地投入垃圾分类这项利己利人利国利民的行动中来,彻底扭转垃圾横飞、污水横流、环境恶化的紧迫局面,过上环境优美生活好的舒心日子;长期目标在于,让这习惯支配着的那一双双“小手”,若干年长大成人后,永远坚持垃圾分类,并把这一良好习惯传给子子孙孙,以便分出一个世世代代天蓝田绿家园好,祖祖辈辈过着山清水秀尊严足的美好生活。
许多事实和科学实验表明,垃圾分类的习惯一旦从小形成,长大后,无论其为王为相知州治县做田贩浆,都不会说:这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经济上没有任何效益,是赔本买卖,做不得,而只会认为:垃圾分类,天经地义;美好生活,质量第一;生活质量,环境第一;保证环境质量,垃圾分类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