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设者而言,我们常说“工地好不好,皮鞋说了算”,我们的理想状态是可以穿着皮鞋进工地。1962年9月9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人民日报》 发表文章《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目标,希望建筑工作不要再拖泥带水了。现在,我们采用SSGF工业化建造体系的项目,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社会发展,其核心要义还是要体现在对人的重视和关怀,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SSGF不单单是建造技术,更是一种对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遵循和贯彻。所以,SSGF以“Sci-tech科技创新”、“Safe&share安全共享”、“Green绿色可持续”、“Fine&fast优质高效”为核心理念。从社会角度来看,施工技术的创新显著提升了生态环保效益。根据我们研究,以1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预估,如采用SSGF体系的项目相较传统工艺可以节约木材39.6万立方米、水28.8万吨、水泥25.78万吨、砂72.5万立方米。
我本人还有一个初心,就是希望建筑业从业人员更有尊严。我来自农村,我相信在座的也有很多老家是农村的,那么你可以想想你的这些亲友在家时关系都很好,你也很尊敬他,但是为什么到了城里就被人叫做“农民工”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脏苦累的工作环境,让人感觉不舒服;此外,由于很多农民工在城里难以生存,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回到家乡。现在,我们通过SSGF产业工人培训学校创造机会,让我们的农民工兄弟能够转变成产业工人,在这点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普通工人在这里经过专业培训,一个月后就可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成为师傅级别的工人,培训完毕后能具备稳定从业5~6年的基础素养。像学会瓷砖薄贴的工人,日薪可从200元上升到500~600元。这一批的学员是来自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英德市贫困村的23名中青年农民。不久前,他们或在农田和笋林里抢入冬前的最后一次收成,又或在珠三角的一些中小工厂外奔波打听临时工招聘信息,如今他们都戴上了工程帽、穿上了安全马甲,成为了碧桂园SSGF的“准产业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