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智慧城管项目日前正式开始运行。这是沈阳市落实中央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部署,切实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沈阳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放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促进了沈阳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
“一张网”实现四级网络的互联化和管理责任的网格化。项目采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互联互通,促进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划分全市统一的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和责任网格,在每个责任网格内明确问题的类别、问题的处置单位及问题的责任人,形成“管理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其责”和“人在格中转、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一张图”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和精细化。基于全市统一的基础地形图,沈阳对全市150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部件进行拉网式普查,明确每个部件的名称、归属部门等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编制《沈阳市城市管理指挥手册》,明确所有管理对象的主管部门、权属单位、处置单位、处置时限和结案标准等,保障问题准确派遣、快速处置,推动城市管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转变。
“一平台”实现市区一体的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快捷化、案件处置扁平化、评价考核标准化”。沈阳建设了市区一体化的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各区、各级部门统一平台接入,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市区一体的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建“全响应、全移动、全管控”的智慧城管应用体系,形成“一点发现、全网响应、流程跟踪、限时结办、考核通报”的长效运行模式,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新平台。
“市民+考评员”双轮驱动
沈阳市智慧城管项目充分尊重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推广“城管一键通”,建立市民上报机制,鼓励市民通过“城管一键通”上报城市管理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高效响应市民关注问题,将处置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同时,在市级层面组建专职考评员队伍,建立巡查发现扣分机制——在日常巡查中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系统将自动扣分。通过抽查考评形成倒逼机制,提高各区及各级部门的履职能力,进一步完善“高位监督、监管分离”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
通过市民上报和考评员抽查扣分,项目完善了城市管理的外评价和内评价体系,最终形成双轮驱动的监督工作机制。
“三融五跨”大协同
沈阳智慧城管项目首先打造了“网络通达、业务上云、数据共享、统一授权”的智慧城管新型基础设施,覆盖沈河区、和平区、铁西区等9个行政区,接入22个市直部门、510个区级部门及处置单位,推动城市管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实现城市管理由经验式、粗放式管理向科技化、精细化管理转变。
其次,通过逐年累计大量真实准确的城市管理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高发、多发、频发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类型、区域和时间等规律,辅助城市管理的事前分析预判、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实现城市管理数据应用从展现“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向“为什么发生”的更深层次数据钻取进行提升,并进一步实现“将会发生什么”的预测支撑。
另外,不断深化与各部门的业务融合与数据融合,探索大数据辅助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辅助治理城市规划缺项、建设漏项、执法弱项,推进城市智慧管理,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2016年,沈阳先期启动智慧城管项目规划与方案编制工作,对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建设资金等各项任务进行了多轮专家评审、科学论证,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规范性、集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为科学推进智慧城管项目建设,沈阳充分调研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宁波等先进城市的经验,立足沈阳市城市管理与服务重点,通过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平台创新,重点解决“管理分治、系统分建、数据分散”难题,打造可复制、可辐射的沈阳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平台采用集中式部署方式,优先覆盖一市九区,实现市、区一体化运行,时机成熟后再拓展至各县,实现市、县、区一体化运行,以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和管理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