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也增加了二次清运的压力,甚至还可能污染水体和大气。因此,急需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据估算,每产生1万吨建筑垃圾,至少需要1亩土地堆放。据此计算,如果建筑垃圾择地堆放,我国每年需要拿出20多万亩土地用于堆放建筑垃圾。可见,处置建筑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资源化利用。
据报道,我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吨~24亿吨;相比发达国家平均90%以上的资源化率,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还不到5%。资源化利用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对技术能力有要求,对选址也有限制性要求,一般企业难以为之。二是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市场难认可,销售不畅。三是市场上的非法竞争:一边是盗采砂石低价销售,一边是低价填埋建筑垃圾,两个环节的恶性竞争,给建筑垃圾处置埋下隐患。
因此,各地有必要切实提高认识水平,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建筑垃圾处理。一方面,提高政府补贴,让处置建筑垃圾企业有积极性;另一方面,产生建筑垃圾的一方,要承担一定的处置费。这样,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力、社会组织助推、公众参与”的系统工程,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能找到利益相关点、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