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新北京人”吗?是与不是,或许直接关系到您在北京能否实现安居梦想。
4月6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将在公租房自住房中为“新北京人”开展专项分配试点的消息,一时之间,“新北京人”一词火爆网络。
何为“新北京人”?4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就“新北京人”一词给出明确定义:一是必须是在京有稳定就业,且从事的产业行业不在北京产业禁限目录范围内,与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政策相一致。二是要求家庭成员在京均无住房,在京没有购房记录,且未享受过保障性、政策性住房。三是与居住证政策挂钩,要求办理居住证。申请公租房的,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申请自住房的,应满足缴纳社保和税金满五年的条件。
两类房源将倾斜分配
“安居不易成为多数非京籍北漂们的最大困扰。公租房、自住房这两类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将大大减轻部分非京籍人员的住房成本,也让他们多了份归属感。”对北京市最新出台的政策,网民“丰收”如此表示。
自称在北京漂泊十年的网民“张瑜”坦言,实现“安居梦”有盼头了,深深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还有网民称,住房一直都是北京最为稀缺的资源,政府为“新北京人”单划房源,是给“新北京人”的住房福利,此项福利有望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给不少在京打拼的非京籍人员吃上定心丸。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80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2%。长期以来,大量的常住外来人口在各行各业为北京城市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通过全体市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建共享北京美好的明天。
为此,北京市将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和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应,解决非京籍家庭住房困难,并将从部分公租房、自住房项目中安排30%的房源面向长期稳定就业的新北京人分配。
“这是在北京市保障房供应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进行的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稳定市场预期,平抑房价,满足刚需。试点不会影响面向北京市户籍无房家庭的保障房数量。”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北京此类政策实质上是对‘新北京人’提供了一种更务实的住房政策。这里提到的新北京人,不是过去简单的通过是否落户和是否有居住证等来认定,而是通过工作时间长短或者说社保缴纳年限等来界定。”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
“从此类住房的分配角度看,有三大特点。第一是试点主要针对公租房等保障房系列,所以后续对于此类房源的管理会加强,分配思路会更加灵活;第二是项目都在北京近郊区,基本上符合目前租赁市场的特点,租赁效果预计不错;第三是‘职住平衡’的理念得到体现,这有助于此类租赁房源和实际就业等内容进行挂钩。”严跃进分析称。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表示,试点后将形成面向“新北京人”专项分配公租房和自住房的长效制度。新的政策虽然房源绝对值不高,但意义较大。而这也可以使得北京继续维持人口流入带来的经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