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走进北京市台湖公租房项目的工地,这块公租房用地将为朝阳区5000余户符合公租房条件的群众解决住房需求。
与想象中尘土飞扬的工地形象不同,这块施工场地几乎见不到尘土,楼板、墙体等建筑构件经过工厂生产,运到工地已形成整体模块,工地上施工人员根据图纸将这些模块进行精密组装、搭建,施工流程被预设的程序控制,高效有序。这样的工地像标准化的“大车间”,整齐的楼房就是在这样的“大车间”里建起来的。
据悉,保障房中心采用的装配式结构产业化技术与传统现浇剪力墙结构相比,在综合用工量上减少约35%,施工用水用电减少约22%,建筑垃圾量减少近40%,木模板量减少约35%。具有精度高、节省模板,减少资源耗费,加快总体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效益,贯彻了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笔者了解到,推进装配式结构的目的还在于保证传统建筑结构牢固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建筑质量。从保障房中心已完成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来看,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其墙体轴线精度和墙面表面平整度误差从厘米级误差降到了毫米级,有了质的飞跃,给后续装修装饰提供了更为简洁和优质的工作界面。
保障房中心实施的装配式装修分为装配式装修1.0版和装配式装修2.0版。与传统装修相比,采用装配式装修在工期和用工量方面各减少50%以上,装修材料重量减轻约64%,具备装配速度快、质量稳定可靠、自重轻和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节材节能效果明显。
目前,保障房中心已投入运营3万余套公租房,既有传统装修公租房,也有装配式装修公租房。为进一步对比,保障房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已入住项目室内装修部品部件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和统计。在调研中,2012年第一批配租的传统装修房屋经过租户合同期内的使用后,墙面、瓷砖、台面、橱柜及其相关部品部件的损坏严重,需要做比较大的维修后才能再次投入配租;2013年配租入住的装配式装修1.0版试点项目,经过合同期的使用,问题通病相比传统装修项目明显减少,基本经过保洁或小型维修即可再次投入配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