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新的理念,是针对现有城市问题提出的,目的是解决环境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副院长谢映霞一再强调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不同,试点内容各有侧重。
“国家搞试点就是要‘花钱买机制’。”据谢映霞介绍,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试点建设,在区域性片区探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机制和建设模式。“为此,在选择试点城市时,既考虑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考虑了南北方的气候不同,涵盖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
现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效如何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海绵城市是一个改变未来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性理念,发达国家也广泛认可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这一理念,在近期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上,欧美国家均邀请来自中国的专家介绍情况。”清华大学教授贾海峰从试点区域发生的显著变化介绍了现阶段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