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形势,贵州省铜仁市结合多山地、多民族等特点,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助推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打造绿色小镇、活力小镇和美丽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
回应群众期盼 推动城镇发展
从2011年撤地建市起,铜仁把实施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路径。2014年8月铜仁市委一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
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铜仁市城市工作会议暨示范小城镇建设推进会上,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说,新型城镇化最本质的特征、最核心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而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基于这样的认识,铜仁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注重城乡统筹,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明确的思路和路径,让铜仁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统筹格局初步形成,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2015年铜仁市城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
围绕山地特色 构筑宜居家园
铜仁多山,也多水。得益于山与水的礼赞,铜仁城有了特色与魅力,有了生气和活力。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要把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在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中,铜仁把山水魅力融入到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
该市按照“城市组团、功能分区”的空间布局体系和“老城提升、新区提速、县有新区、镇有新街、村有新寨”的城乡建设体系,提出了“产城互动、景城融合、教城一体”等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同时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走“摊大饼”的老路,下功夫“蒸小笼”,实现山水、田园、林地、城镇有机融合,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铜仁市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内涵要求,更加注重把握新型城镇化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建新城与疏老城并重,提升文化品位、人口素质、城市管理与加快城市建设并重,增强产业实力和保障就业能力并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与增加户籍人口并重,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整体质量和水平。
每天傍晚,锦江河畔的沿江步道走一圈,成了市民陈波的习惯。“三江公园、木杉河公园、文笔峰、架梁山等,现在主城区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园就有10多个,城市犹如一个景区,生活就像在画里。”
铜仁开展城镇工作,把创优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大力实施城市农业公园、工业园区、湿地或山体森林公园、市民广场公园、教育卫生园区“五园兴城”,探索形成了“产城互动、教城一体、景城融合、同城联动”的发展模式。
“一步一景”是很多外来游客对铜仁的第一印象,铜仁的城市发展,走景城融合路。在城镇规划建设中,铜仁结合山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把山水特色、园林功能和人文底蕴结合起来,实现人、山、水、文、城的和谐共融、良性互动。
铜仁市还把整脏治乱工作作为谋民利、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创新城市管理,大力整治“五脏五乱、五差五臭”,让城市形象更美、让人居环境更好,倾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