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人档案
户主:王先生
年龄:43岁
职业:公司职员
爱好:书法、画画
■雅舍档案
基本户型:两室两厅
建筑面积:105平米
装修造价:8万元
入住时间:3年多
老王的家虽地处闹市,但是视野却难得地开阔———正对着一个“古老”的火车站,可以看到火车站的老房顶,还不时有现代化的城铁在前方飞驰而过。当视线再转回到室内时,会发现这个家如同老火车站一样,难免有些旧了,却也自有旧的温暖味道。
真实细节勾勒幸福生活
老王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全家人入住现在这套房子快三年了,里面没有特别的装修,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甚至可以说有点简单,但完全不妨碍客人们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温馨。相反,这些老了、旧了、乱了的家居细节,正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这个家庭每天温馨而琐碎的生活轨迹———因为每一处都绝对“合身”,满足了家里每个成员的意愿,并且,是经由一家三口共同商量才最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也许,真实的生活就该如此吧:窗边的摇椅上合着一本昨天没看完的书,餐厅的桌子上搁着临走时吃剩下的早餐,儿童房里乱七八糟地扔着孩子的课本……可是,没有人会真的介意,谁能说这些不是一个家庭里最美好的装饰呢?
“吵”出统一之家
这套房子是“非典”期间装修的,那时家里的三个人闲来无事,每天凑在一起商讨“家庭大计”:找一个什么样的施工队?设计成哪一种风格?哪一处装修成什么样子会更舒服……不过,实用(而非单纯的美观)始终是他们讨论的中心思想。于是,在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家庭会议之后,这个家就这样地一天天长大了。
说实话,房子本身的格局并不好,因此让三个人争论最多的就是改动格局。按照原始的布局,餐厅正对着进门处,这样的设计会使进出受到影响,既不方便,也不雅观,首先遭到老王的强烈反对,“不行,必须挪!”这下,老王“盯”
上了面积较宽裕的儿童房。可就在这时,孩子不答应了:“凭啥缩小我的房间?不干!”最后,经过老王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才终于“申明大义”地同意了。于是,一张双层儿童床解决了餐厅的位置问题,而原来进门处的空间也被合理地改成了一个门厅和储藏间。
类似的改造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全家人又发现餐厅和客厅相连的一段墙显得很突兀,好在这次达成了一致意见:一个通透轻灵的玻璃隔断替代了从前厚重的砖墙。老王还特意挂上了一块自己喜欢的蜡染工艺品,中间是孩子喜欢的鱼缸,底部则是太太喜欢的鹅卵石搭配地灯———这大概是全家改造得最成功的个案,三口人各得其乐。
■对话雅人
阳光与开阔是最大追求
记者:最喜欢这套房子的什么?
老王:在看房的时候,我们也看了这附近的一个楼盘,经过对比发现这里的视野和朝向更好。尽管贵一些,但是为了家里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阳光,还是毅然选了这套。
记者:视野对家而言,真的这么重要?
老王:是啊,充足的阳光和开阔的视线是我们一家人的最大追求。室内若是光线太暗,容易使人感到沮丧和缺乏朝气,这样的家还像家吗?
记者:可以看出你家的装修很注重实用,而在装饰性上,有没有特别满意的细节?
老王:最满意的是地面,你发现了吗?我家每个房间的地面都不一样,比如餐厅是用地砖拼出的格子,儿童房的地板是和木床一个颜色,主卧的地板又是和门一个颜色……
记者:不怕这样会显得太乱吗?
老王:不会。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地面就应该不一样。
记者:从装修完到现在有三年了,经过一段实践,有后悔的地方吗?
老王:基本没有。尽管和如今的装修比,我们家显得不时髦了,但都是我们自己的智慧结晶,这就够了。
■窗上风景
客厅飘窗 狭窄空间的“加座”
老王家所在的这栋房子是小区里视线最好的一栋,几乎每间房都能沐浴到阳光,客厅的视野尤其宽阔。
但因为客厅面积不大,“老婆大人”又坚持要塞进一只舒适的大沙发,所以,就只得“违反常规”地让电视和DVD等电器“缺席”,成了一个专门用来喝茶聊天的空间。
不过,之所以敢这样设计,全仗着客厅里有了一个凸出的飘窗,那里不仅是客人们喜欢的一个“加座”,而且,爱弹吉他的孩子也会在无事的傍晚,坐在上面,边眺望老车站,边轻声弹唱……
主卧观景窗 向阳光敞开大门
嗜好阳光是这家人的共同特点,所以,即便是相对私密的主卧,也尽量向阳光敞开了大门———特意加宽了一扇堪称巨大的观景窗。这扇窗前,还细心地摆上一张摇椅。爱好艺术和阅读的老王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很多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或夕阳西下的黄昏。当然,女主人也会时不时地来抢夺“宝座”,甚至连大大的史努比也想跳上这把舒服的摇椅,慢慢摇……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刘朗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