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住宅产业 | 资质认定 部品认定 康居认定 | 华宅服务 | 展示 | 住宅部品 |论文 | 选型答疑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华居住宅 > 住宅产业 > 名家动态 > 正文

冀志罡:旁观楼市调控新政 谨防按下葫芦浮起瓢
http://www.huajuzhuzhai.com/ 华居住宅 2006-6-14 9:09:03  文章来源:
热点:
住宅产业

时隔一年,又见新政。

新政频频,调控频频。印象中,这几年没有一年不调控,历史上,如此频密的调控,前所未有。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没有获得解决,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为什么没有解决,却是值得思考的。解决问题,不仅要有好的愿望,也要有好的手段。手段无效,再好的愿望也要落空的。

回到“5·11”。当时的举措,主要是大幅提高二手房交易税,目的是降低房地产的流动性。作为一项资产,流动性降低,价值就降低。以加税压制投资需求,不可谓不对症,也不可谓不精准。

政令一出,自然好评如潮。早已按捺不住的经济学家们,高声预言房价要大降;忧心忡忡的开发商,高喊“冬天来了”;打算买房的,禁不住要再等等;已经买房的,担心房价下降,变成负资产一族。从任何一个角度看,“5·11”是成功的,事实上,也的确是成功了。

新政推出,上海房价立刻停止了上扬,部分楼盘调低售价,引起部分业主闹事。据说不少投资客,在最高点接货,已经做好了亏本的准备。虽然跳楼还不至于,因为炒楼的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银行融资的只是少数。况且,真拿银行的钱冒险,跳楼也是活该,不值得同情。

不过,葫芦是按下去了,瓢呢?购房者一看形势,选择持币待购;开发商一看形势,融资既难,销售不易,纷纷放慢开发进度,毕竟现金流要紧;手里土地储备不多的,眼看地根要收紧,不得不高价抢地……结果是,地价猛涨,房屋供应量锐减,在观望的民众重新入市后,房价飙升。这在首善之区的北京尤其明显。

怕的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厢压住了供给,那边厢需求持续旺盛。收紧银根地根,开发商缺钱缺地,房屋供应量一定减少;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如果需求没有明显下降,甚至还上升的话,那么涨价就是一定的。看看现在的货币流动性,资金如此充裕,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不流入楼市还能流入哪里?

实话说,新的调控政策新意不多,只是加重了“5·11”的砝码。加息、提高首付,这些都是压制需求,都是冲着降低消费者支付能力的,说白了就是叫老百姓别买房、买小房;营业税时限提高到5年,理由似乎也不够充分。所谓营业税,是针对经营行为征税。老百姓卖房,一般要么是急用钱,要么是准备换房,既然不是经营行为,营业税从何而来?富人是不怕这一条的,不用卖房也有的是钱。穷人呢?孩子上学的、着急治病的,如果不让卖房的话,钱从哪来呢?

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在享受着全世界最高的利差。目前隔夜拆息仅1.4%左右,而按揭利率已升到5.75%,加上按揭业务坏账率极低,可以说基本没有风险,商业银行即使全部从货币市场拆入资金,也可以坐享4.35%的利差收益。不知道这算不算暴利。

相比之下,大洋彼岸的美国前不久加了息,如今的联邦基金利率已经上升到5.0%,按揭利率呢?随之微升到6%,利差不过1个百分点。在发达国家,按揭业务主要是赚取服务费,但在中国,恐怕服务谈不上,暴利倒是没商量。

再看首付方面。美国最低可以零首付,香港首付以5%为主,信用差的首付略高。而我们的购房首付相比一直居高。都说老百姓买不起房,负担太重,除了房价高之外,首付高、利息高应该也负上一点责任。

为了安家置业,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忍受着全世界最苛刻的贷款条件。而我们房产调控的目的,不应是把它变得更加苛刻。因为如果房价不能如预期般下跌,那么老百姓置业只会更加困难。

一手压需求,一手压供给,房价到底会怎样,一时还没人知道。新的调控政策来了,想买房的人该如何打算?是观望呢,还是赶紧买?

【责任编辑:】
发送给好友】【打印】·【顶部】【关闭窗口
 
 住宅风情与名词
 住宅产业评论
·厦门公铁大桥项目公路桥主体施工监理招标公
·招标邀请书
·明年房地产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中化建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招标通告河北省
·招标邀请书
·世界银行贷款石家庄城市交通项目施工图设计
·招标公告

更多友情链接
华宅简介 | About华宅| 业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会员注册 | 内容指正 | 客服中心
© 2007-2008 华居住宅网时代版本7.0 版权所有